當細菌入侵身體,可以造成多種器官感染,但原來脊椎也有機會被感染。胸腰椎感染的初期症狀與一般背痛相似,但若伴隨發燒、持續疼痛或在休息時痛楚不減反增,就應提高警覺,盡早求醫。及早仔細診斷和治療對於避免感染擴散及神經損傷非常重要,若能把握治療時機,大多數患者都能痊癒。
Tag: 疾病資訊
小腸氣患者自行「推肚」?醫生提醒1緊急情況可致缺血壞死
不少人都曾經感覺到、甚至摸到自己肛門有凸起的異物,以為是痔瘡,但不痛又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於是就沒有理會。外科專科醫生高彩華提醒,痔瘡常見的症狀例如大便出血或覺得肛門有異物等,有機會將痔瘡和直腸癌的病徵混淆,因此切勿掉以輕心。
孕婦打疫苗要注意時機 百日咳流感RSV疫苗是什麼?|養和醫院婦產科專科醫生李君婷
懷孕期間,孕婦的免疫力有所下降屬正常,惟一旦感染病毒或細菌,準媽媽除了擔心母嬰健康,更憂慮用藥會影響胎兒發展,因此也會考慮預防勝於治療——接種疫苗。不過,準媽媽對接種疫苗有不少疑問,包括哪些疫苗適合孕婦?甚麼時候才是最佳的接種時機?疫苗又如何保護新生嬰兒?
不想面臨洗腎換腎 及早控糖降壓是關鍵|腎病科專科醫生陳冠明
糖尿病對身體多個器官造成嚴重損害,腎臟更加首當其衝,約四成糖尿病患者會併發慢性腎病 ,而糖尿腎病已成為本港腎衰竭的最主要成因之一。腎病科專科陳冠明醫生指出,隨著生活習慣改變,臨床所見不論腎病或糖尿病的年輕患者比例有逐漸增加趨勢,若不及早正視,日後面臨洗腎或換腎的人數只會有增無減。
蛇年防生蛇!年輕人生蛇前最常唔XX 醫生教你「防蛇」秘笈
「生蛇」是近年備受關注的話題,部分病人生蛇時會感到劇痛、刺痛,痛到難以入睡也非奇事。蛇年即將來到,不想身體受「生蛇」劇痛之苦,就要及早「防蛇」!
經常眼腫、眼痕可能是眼敏感!心急亂用眼藥水反爆紅筋
「眼敏感」在香港非常普遍,尤其是在過敏季節,經常有人出現眼睛痕癢、眼腫、眼紅、眼睛分泌物激增等不同程度的眼敏感症狀。眼敏感學名為「過敏性結膜炎」,但很多人一知半解,出現眼痕、眼紅症狀就自行購買眼藥水使用;如果如果用錯藥物,不但無法改善問題,更可能令眼敏感惡化!
錯信偏方隨時加重糖尿及腎病病情|腎病科專科醫生潘家欣
當面對糖尿病和慢性腎病這類慢性疾病,市面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偏方」和誤解,例如普遍人覺得腎病=「腎虧」,以為只要控制飲食、減肥就不需要用藥,年青一代更加覺得慢性病離自己很遠!這些謬誤不單止無助病情,還可能令病情加重,惟偏偏信奉者眾。一般人寧願相信偏方也不願接受真相,因為偏方往往誤導公眾有不藥而癒的僥倖,今集由腎病科專科潘家欣醫生逐一拆解這些迷思,幫助大家更正認知,好好保護腎臟健康!
寒冷天氣易誘發哮喘 「早」做5件事防病發
進入氣溫較低的季節,不少疾病都會因此而發作,當中較多人知道的是 哮喘 。當然,哮喘 是一個一年四季都可以發作的疾病,但大多數都集中於秋冬季發作。除了因為環境的氣溫較低之外,也有不少個案是由於患上上呼吸道感染而誘發 哮喘 的發作。故此,醫生提醒大家在氣溫驟降時多多注意氣管的狀況。
慢性腎病攻防戰——生活習慣與藥物的雙重防線|腎病科專科醫生陳俊球
年齡增長雖然會讓腎功能逐漸減弱,面對慢性腎病的隱形威脅,尤其是高危人士,千萬別以為只能坐以待斃!腎病科專科陳俊球醫生提醒大家一定要主動出擊,及早建立雙重防線來保護腎臟。就像駕駛汽車,當看到警號亮起時,要減慢油門並採取相應措施;只要提早預防、及時發現慢性腎病,並採取正確的治療措施,便能確保腎臟保持良好狀態。
長者腰痛可能同骨折有關!全方位預防骨質疏鬆+併發症|養和脊椎中心骨科專科醫生高天𧙗
天氣寒冷,長者們都愛躲在被窩內,長者經常「唔郁」,會令肌肉萎縮,再加上骨質疏鬆的話,骨折的風險大大上升!特別是已進入更年期的女性,女性荷爾蒙的減少影響骨質密度,屬於高危一族。骨質疏鬆無明顯病徵,不少人也是骨折後才察覺問題,因此,定期檢查骨密度十分重要,一旦發現骨質疏鬆應及早處理,再配合補充鈣質與維他命D、進行適量運動,以避免跌倒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