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搬運重物、過度使用前臂和手腕,有機會引致網球肘,造成手肘、手腕疼痛無力,更可能嚴重至不能拿起水杯,物理治療可如何改善情況?
Category: 健康+
大眾對健康資訊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們透過不同形式的專業、貼心健康內容,把不良健康因素控制於預防層面,和大家一起遠離都市亞健康。
牙周病增陽痿風險三倍?!4招自我檢查防口腔疾病併發症
牙齦出血、牙縫變大、對冷熱食物敏感、有口臭……以為只是普通的口腔問題而不加理會?隨時因為牙周病而導致全身發炎。研究指出,牙周病導致患心血管疾病、陽痿、癌症等風險增兩倍以上。立即了解預防牙周病的生活習慣!
「係咪我唔夠好?」 做1事關顧身心靈助減壓
都市生活節奏急速,我們每天都要面對數之不盡的挑戰和待辦事項。從小便學會追求效率的我們,總是忙於執行各種任務和活動,追逐一個接一個的目標——要趕好今天的工作項目、要爲明天的會議作準備、要回家跟小朋友溫習、要備試考入心儀的學校等。究竟如何關顧身心靈?
癌症預防|通宵捱夜屬致癌因子!1激素減少更易患乳癌、前列腺癌|臨床腫瘤科謝耀昌醫生
諸多研究表明,捱夜會打亂人體的生理時鐘,而生理時鐘的紊亂則可能增加患癌風險,到底有多危險?捱夜與癌症年輕化又有沒有關係?今次臨床腫瘤科醫生將講解捱夜到底有多損害你的身體。
銀髮族|70歲婆婆跌倒始覺身患1病 脊醫揭曾生育婦女更高危!
骨質疏鬆出現在女性身上的機會比男性為高,主要原因是生育導致骨質流失較快。一位70歲婆婆每天買餸煮飯給孫兒吃,有天在街上跌倒,之後感腳痛麻痺,求醫發現是骨質疏鬆性骨折,需要接受漫長的醫療過程。
保健專家|飲水係養生防病第一步!呢個時間飲水有助排廢物、護血管
飲水是每個人最基本又重要的健康來源,偏偏如此「基本」的飲水習慣都引來各個學派激烈討論,試圖找出身體最適當的飲水量,以及飲水時間,讓這個身體最重要的元素能夠盡情發揮功能,把身體健康帶往更高層次。以下就讓我們探討一下最佳的飲水量和最佳的飲水時間吧。
保健專家|食咗益生菌半年都無助通便?專家拆解常見誤用與迷思
益生菌的廣告可說是一浪接一浪,幾乎從不間斷。有關益生菌的資訊五花八門,主流資訊姑且半真半假,更多的是在一些已確認的主流資訊下,無限延伸出其他耳環是真的用途,導致出現有如服用益生菌可以抗癌、美顏、以至抗敏感及逆齡抗衰老等等。以下將介紹兩個真實案例,為大家破解一下益生菌的誤用及雷區,讓大家站在亂說話的KOL面前,可以保障自己的健康。
專訪故事 | 婦產科醫生媽媽: 一日內歷盡一個女人的一生
著上醫生袍,譚靜婷醫生是一位婦產科專科醫生;生活中,她是女兒、是妻子,是新抱,更是四個小男孩的媽媽。譚醫生坦言自己和作為兒科醫生的丈夫都很喜歡小朋友,婚前已經對生小朋友一事有共識。然而兩夫婦都是醫生,相比工作和生活都很繁忙,這位時間管理大師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呢?
手腳變大、視線變模糊 腦下垂體瘤影響荷爾蒙症狀難察覺|養和醫院神經外科專科醫生曾振邦
腦下垂體負責平衡荷爾蒙分泌,若出現腫瘤,可能會令患者有不同的內分泌問題,而手術切除是常見的治療方法。
醫療服務|醫管局派中醫師到大灣區培訓 支援中醫醫院建立中西醫協作人才
醫管局今年4月開展「大灣區進階中醫住院臨床培訓計劃」,安排香港中醫師到大灣區的中醫醫院接受為期8個月培訓,負責住院病人臨床治療。醫管局計劃與更多大灣區中醫醫院合作,每年培訓20名香港中醫師,長遠有助建立香港中西醫協作人才庫,將來中醫醫院啟用亦可有人手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