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動作查出「麻煩」心病隨時爆肺! 「10分幸福」女中醫:醫病也醫心

1動作查出「麻煩」心病隨時爆肺! 「10分幸福」女中醫:醫病也醫心

幸福與健康似乎總是有關,身患疾病又是否無法幸福起來?陳綺琪中醫師大概並不同意。她於12歲的時候因為嚴重的脊椎側彎,繼而發現自己身患馬凡氏綜合症(Marfan syndrome,簡稱為MFS),隨時因病而心臟的大動脈肥大,造成主動脈剝離,危及健康,甚至生命。然而,她並沒有被這些健康問題所打敗,反而積極面對,而這個病亦讓她踏上成為中醫的路……

健康-疾病資訊-獨家專訪-中醫師-陳綺琪

脊椎側彎查出「麻煩」病

「其實這個病就是一個麻煩式綜合症。」陳綺琪輕鬆地說出,馬凡氏綜合症可能會引發的一連串症狀,而她12歲的時候就是透過其中一個症狀發現自己身體可能出毛病了。

「當時開始慢慢發覺脊椎側彎很嚴重,彎了78度,十分誇張對吧?」其實,很多香港女性都容易出現輕度脊椎側彎的問題,大多數在20至40度左右,而陳綺琪當時處於青春發育期,身高一下子拉長,一發現脊椎側彎已經十分嚴重了。然而,當時資訊並沒現在流通,陳綺琪和父母當時礙於不了解,又不敢動手術,結果一拖,便拖了兩年。

直到14歲,正當陳綺琪踏入輕鐵車廂,她就突然暈倒失禁。突如其來的病發令照顧陳綺琪的外婆十分害怕。此時,陳綺琪才進院檢查,特別的是醫生要求陳綺琪嘗試做一個動作,就是用所有手指包住拇指,普通人的拇指並不會突出;但馬凡氏綜合症患者因為手長腳長、手指纖細,通常都會突出拇指。

健康-疾病資訊-獨家專訪-中醫師-陳綺琪

「醫生說檢查一下,發現我好像真的可以做到這個動作。」陳綺琪指,除了手指纖長之外,馬凡氏綜合症其中一個明顯表徵是臂展比別人長。以她的170cm身高為例,正常人的臂展應該為1比1,但陳綺琪的臂展長度達177cm,與此同時,她的心臟已出現少許問題。

馬凡氏綜合症是一種先天結締組織結構發育不好所造成的疾病,導致心血管包括主動脈、大動脈,以及心臟瓣膜的結締組織崩垮或撕裂,易發生主動脈剝離。根據香港馬凡氏綜合症協會的數據,馬凡氏綜合症患者的主動脈撕裂風險比常人高250倍,亦會有「爆肺」危險,因而有很大的死亡風險。

馬凡氏綜合症是一種較罕見的遺傳病,每10萬人病發率約4至6人,有研究指中國人病發率較高,每10萬人達17人會發病。香港目前無正式病患者人數統計,若以此比例推算,估計患者約1萬人。

兩刀手術後找到人生目標 立志醫人醫心

馬凡氏綜合症加上脊椎側彎一直惡化,導致陳綺琪的心臟大動脈開始出現擴張,加上需要服用降血壓藥,導致她經常暈倒。「一直暈……一直暈……暈到最後還是要做手術。」她形容脊椎是連著肋骨,整個肋骨就如一個菜籃,包著一堆內臟器官,當脊椎側彎壓逼到內臟,就會讓人喘不過氣,最終還是動手術了。醫生為她在脊椎附近放置了金屬片,改善了脊椎側彎的問題,心肺功能也於術後慢慢變好了。

年紀輕輕飽受手術之痛,陳綺琪沒有抱怨,問到得到這個「麻煩」罕見遺傳病,她反而感恩她不是遺傳所得。「我很感恩,我的症狀很輕,嚴重起來,可能嬰兒時在手術桌上已經病逝了。」陳綺琪說,由於家族沒有馬凡氏綜合症病史,她跟家人都懷疑可能與基因突變有關,但有沒有問過「為什麼是我呢?」她卻感謝一路走來的經歷,更因此立志成為中醫。

健康-疾病資訊-獨家專訪-中醫師-陳綺琪

十多歲經常出入醫院的陳綺琪接觸了各種醫護行業相關的職業,有西醫、有脊醫、有職業治療師……最終她選擇走上了中醫的道路,也修讀了精神醫學碩士,希望幫助病人拆除病源和解開心結。

調整身心迎接人生新身份 

時間線拉回現在,她又多了一個新身份。採訪之時,她已誕下寶寶四個多月,談起可愛的孩兒,陳綺琪臉上頓然掛上幸福的微笑。現時她的幸福指數1至10有多少?「我覺得有10。」她笑著回應。 

健康-疾病資訊-獨家專訪-中醫師-陳綺琪

「可能因為我自己都有僥倖的心,所以我更覺得感恩的是,雖然我自身有這個疾病,醫生說我都可以和其他孕婦一樣正常懷孕。」問到懷胎十月的心情,陳綺琪也有點感慨。她與丈夫還有家人都曾經擔心過胎兒的健康,最終他們都選擇順其自然,懷著積極又期待的心情迎接寶寶。陳綺琪說,丈夫和家人沒她了解馬凡氏綜合症,自然較多憂慮,但她反而輕鬆面對,「盡快檢驗清楚,如果有,那就小心一點就好了。」

「其實馬凡氏綜合症不知道什麼時候才發病,你可能嬰兒時就出現問題,也可以像我一樣14歲才突然發現,這一點也不奇怪。不過馬凡氏綜合症大多數在20歲前病發,病症也不會隨年齡惡化。」

健康-疾病資訊-獨家專訪-中醫師-陳綺琪

一步步了解,一步步調整,這個想法一直貫穿於陳綺琪的治病理念和生活,她既是病人,又是中醫師,所以更希望她自己的病人能了解自己生病的原因。她表示,她最希望病人可以不用再見她,但偏偏很多病人只希望要一顆「仙丹」。

「健康是沒有辦法買的,有些病人很乖,那他們就會慢慢好一點、好一點,健康重回軌道;但有些病人就沒那麼乖,隔著年齡增長一直插水、一直插水,他想吃藥就但求身體沒那麼差就算了。」陳綺琪道,兩種病人她都見過,但她仍然努力希望病人願意作出改變,那就真正醫治到最根本之源了。

撰文:何蒨雯
責任編輯:侯聖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