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頭腫脹,出現白點和潰瘍,不痛不癢,很多時被忽略以為舌頭生痱滋。但其實可能是舌癌的病徵。究竟舌癌有哪些治療方法?是否有預防措施?
Category: 健康+
大眾對健康資訊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們透過不同形式的專業、貼心健康內容,把不良健康因素控制於預防層面,和大家一起遠離都市亞健康。
濕疹療法|突然爆濕疹同沖涼習慣有關?港大女中醫提你咪做2件事!
以為自己不是濕疹體質,長大以後就不會再有出現濕疹的機會?錯了!不少病人在壓力山大,情緒爆煲時或新冠肺炎康復後突然爆濕疹。很多濕疹患者會自問:為什麼無端端會出濕疹,我這麼多年都沒有濕疹,怎麼會這樣子?
眼球都會生癌症!眼球現三文魚色可能已病發!丨臨床腫瘤科謝耀昌醫生
上期介紹了眼球癌中的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成因和治療方法。它屬於眼球比較後的地方,憑肉眼很難察覺得到腫瘤的出現。今期就分享眼睛較前方位置的腫瘤,容易發現,治療亦相對直接的結膜淋巴瘤 (Conjunctival Lymphoma)。
睡眠健康|瞓覺流口水與脾虛有關?!中醫揭露5病風險
睡覺流口水,或稱夜間唾液分泌過多,是許多人在夜間無意識中出現的現象。流口水既無法控制,又可能產生尷尬場合,甚至可能暗藏某些健康風險!如果不是睡姿不正確或過度疲勞,在睡覺時經常流口水就要注意一下身體是否出現什麼毛病了。
遊日注意|東京梅毒感染人數創新高 警惕無痛潰瘍防止病毒潛伏體內!
近期準備遊日的大家要注意了!近年日本的梅毒病例數持續上升,特別是在都市地區,光是2023年東京已有3701宗。近年日本梅毒病例激增,從2020年的5867宗上升至2023年的13528宗。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報告,梅毒的感染率在年輕人中尤為明顯,特別是20至30歲的群體。而東京保健醫療局數據顯示,截止今年9月1日,東京梅毒患者超2400宗,七成以上為20至50歲男性,女性感染者以年輕人為主,當局呼籲注意梅毒早期症狀,及早預防。
保健專家|揀啱保健品助你告別痛風!體內嘌呤含量高可以點排解?
有沒有想過有一天,早上精神奕奕的起床,打個呵欠伸個懶腰,在落床準備新的一天的時候,忽然傳來腳趾關節劇痛,會走一步路都痛楚難當,會是什麼心情和感覺?如果你也有體驗過這個經歷,你就應該去診斷一下是否患上痛風了。痛風是一個十分惱人的問題,除了關節不時傳來劇痛影響生活,還是一種經常復發難以治癒的病症,很多人求醫很久也只能勉強控制住症狀,因此近來有很多人轉移求助於保健科學,成效也十分顯著,令人重拾對生活的樂趣。以下將和大家探討一下痛風生成的原因和相應的保健品處理方案。
濕疹肌秋天最受罪! 必學6大轉季護膚重點
9月14日世界濕疹日,其實一到秋天,乾燥的天氣總會刺激皮膚,尤其對濕疹肌人士,更有機會誘發濕疹爆發,痕癢不堪,甚至會抓到破皮出血。究竟季該如何打理皮膚,才可減低濕疹發作的風險?如何選擇既可保暖又可呵護濕疹肌的衣服?今次就跟分享秋季護膚的6個小貼士。
眼球都會生癌症!4歲下幼兒易發1眼癌 全靠家長發現丨臨床腫瘤科謝耀昌醫生
你沒有看錯,其實眼睛也會生癌,眼球內不同部位會有不同癌症出現,處理手法亦不一樣,今期先講視網膜的癌症。而這類眼睛的癌症,你也可能聽講過它的名字……
時令養生|中秋做節易食滯攪壞腸胃 必袋中醫3款開胃消滯茶防積食
談到食滯腸胃,總是預防勝於治療。大時大節,大家總會忍不住要放肆地吃喝玩樂,節日過後就容易感到腸胃「滯住滯住」。食滯了,不是不吃東西就會沒事,隨時食滯變食積。即看中醫如何用健康茶飲防治消滯,保護腸胃健康。
認識產後抑鬱三階段 關注產婦潛伏的異常情緒波動|養和醫院精神科專科醫生潘佩璆
產後抑鬱並非小事,但它極可能在產婦的生活中悄然蔓延。了解產後抑鬱的三個階段,及早識別產婦潛伏的情緒波動,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支持新手媽媽,讓她們重拾自信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