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究竟有多可怕?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林景欣醫生指出,許多患者在糖尿病初期未必有明顯的症狀。當血糖較高時,患者可能會出現「三多一少」,如多渴(口渴)、多尿(尿頻)、多吃和體重下降的徵狀,其他徵狀包括容易疲倦、皮膚發癢、傷口不易癒合等。由於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有些患者在確診糖尿病時已經出現嚴重併發症,大大影響生活質素。如果糖尿病長期控制不當,可導致微血管和神經系統疾病,如慢性腎病(蛋血尿、腎衰竭)、視網膜病變(眼底出血、視網膜脫落)、足部潰瘍等,並且增加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中風、心衰竭等。
Tag: 疾病資訊
患上癌症還要兼顧慢性病?糖尿病+癌症治療關鍵在日常丨臨床腫瘤科謝耀昌醫生
踏入老年,很多慢性病就隨之而來,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心腦血管阻塞等等,慢慢地相繼出現。之前講過肺癌與其他肺病的互相影響之後,今期就分享糖尿病人患上癌症之後所面對的問題和解決方法,有些治癌藥物會直接影響血糖值,影響糖尿病人的血糖隱定。
中醫調理|艾灸養生=長壽秘訣?中醫推艾灸療法延緩衰老、防病
隨著醫學進步,人類壽命延長,社會逐漸步入老年化,因此老年人的生活及健康問題已經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有謂︰「預防勝於治療」,在傳統中醫學中,不少古籍都對如何延緩衰老及防治老年病的方法有具體的描述,通過閱讀這些著作,將對當今老年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50歲婦女罹直腸癌誤當痔瘡!專家指出兩大症狀易混淆
不少人都曾經感覺到、甚至摸到自己肛門有凸起的異物,以為是痔瘡,但不痛又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於是就沒有理會。外科專科醫生高彩華提醒,痔瘡常見的症狀例如大便出血或覺得肛門有異物等,有機會將痔瘡和直腸癌的病徵混淆,因此切勿掉以輕心。
黃斑病變2情況需手術 注意術後護理加速癒合|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郭坤豪
當黃斑病變出現而未能及時治療時,患者可能會出現中央視力模糊、中央視野缺損或視物變形,後果嚴重。目前黃斑病變有哪些治療方法呢?
年輕又不嗜甜就不會患上糖尿病?|內分泌及糖尿科醫生周穎嘉
你是否曾想過,自己年輕、身體健康,就能與糖尿病絕緣?這個觀念可能需要重新審視。根據最新的研究,香港目前約有70萬名糖尿病患者,內分泌及糖尿科周穎嘉醫生指出,國際糖尿病聯盟預計在2030年將激增至92萬人!驚人吧?特別是對於40歲以下的年輕人,早在2014年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就顯示,亞洲國家每五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一位是在40歲之前確診!因此,即使自覺身體無恙、年輕力壯、身形適中甚至不喜甜食,都要留意糖尿病風險。
未到50歲唔使驚?14類早發型癌症年輕化丨臨床腫瘤科謝耀昌醫生
年輕人一定比老年人健康?未必!不少年輕人自恃年輕,就養成不良生活習慣,長遠種下患上癌症的誘因種子。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2020年數據,在20至44歲這個年齡層裡面,分別有740位男性及1,870位女性不幸患上癌症,而鼻咽癌及乳腺癌分別是年輕男女中最常見的癌症。
82歲盧海鵬右眼失明皆因糖尿病!眼科醫生:糖尿眼是最常見致盲原因
糖尿病是港人常見的都市病,而糖尿上眼是其中一個常見併發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導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工作年齡的成年人中。82歲的「鵬哥」盧海鵬患上糖尿病30年,2018年更因心臟血管閉塞而入院,其後接受「通波仔」手術。今年年初,盧海鵬於「藝進同學會」的聚會上透露自己右眼已失去視力,無法挽回。到底糖尿上眼可否及早預防呢?
世界心臟日|9成跑手賽前無接受訓練評估 心臟科專家曝:運動猝死發生短時間內可致命
越來越多港人加入跑步行列,單是2024年,本港就舉辦過百場跑步賽事,當中最為人知曉的渣打馬拉松今年「達標跑手」報名人數更較去年增加近5成。跑步運動有效增強心臟健康,但不懂分寸往往就會造成心臟疾病風險!香港心臟專科學院一項調查發現,不足一成受訪者跑步比賽前,有接受訓練及專業評估,而學院院長梁達智提醒市民運動前應做足「安心措施」,包括進行潛在風險評估。
本港頭號癌症殺手:肺癌的女性發病率急增!婦女不煙不酒竟因1習慣招癌魔
肺癌是香港最常見及最致命的癌症,過去十年,女性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總體呈上升趨勢,當中更不乏港人熟知的藝人,包括於2022年1日終年55歲的藝人祝文君;以及近日終年75歲的演員李麗麗,皆不幸死於肺癌。而肺癌之所以被稱為「無聲殺手」,在於它被發現的時候往往已是晚期,治癒的難度相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