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常運動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方法之一,既能提高胰島素敏感度,也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及改善情緒。全面而循序漸進地進行有氧運動、阻力訓練、平衡及伸展的綜合式練習,效果最佳。糖尿病患者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運動模式,為長期「抗糖」做好準備。
Category: 疾病資訊
囊括各類疾病資訊
情緒健康|節日他人越快樂,越抑鬱?專家提醒要找出路發洩情緒
很快就是聖誕節了,經濟雖未恢復至疫情前,但總算已較平穩,相信不少人都會比過去幾年有較多慶祝活動。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提醒,每逢佳節都有一個關注點:現代社會受抑鬱症影響的人數不斷上升,有部分患者的病情在大時大節,抑鬱情緒更甚,更需要其他人關心。
低血糖有分真假?擅自違「糖約」隨時令血糖飆升|養和醫院內分泌及糖尿病中心 署理二級護理主任梁仲怡
糖尿病患者需要嚴謹控制血糖,以減低各種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但在管理病情期間,特別是用藥初期,身體未必能即時適應血糖「高山低谷」的波動,可能會出現低血糖,甚至是假性低血糖。適逢每年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我們將一連五集探討糖尿病相關議題。本集先講解真假低血糖的區別以及應對策略、學習正確補糖,以及如何有效管理血糖,避免因低血糖帶來的風險。
保健專家|節日暴飲暴食後患無窮!專家分享保健2貼士減少放肆後遺症
香港人生活及工作勞碌,親戚朋友之間聚少離多,過時過節聚首一堂,飲食放肆一點確實在所難免。可是香港人一般飲食都已經夠放肆了,多肉少菜,食無定時已成常態,過時過節飲食再放肆一點也確實對不住自己。保健品在這裏充當了一個重要的角色:盡可能減少放肆飲食的後遺症,這一「治未病」的領域,是西醫所欠缺的,就由保健品來填補這個空白點吧。
中醫調理|冷鋒襲來易誘發面癱 中醫醒自推手法助復原
面癱主要可分為中樞性及周圍性兩種。中樞性面癱是發生於中風時出現的症狀,除面癱外,患者多數伴有其他症狀,如半身不遂、語言不利等,但本文暫不討論。今次主要集中介紹的是周圍性面癱,亦即西醫學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痺,或稱為貝爾氏面癱。
痛症治療|烏龜頸皆因打機成癮?注意5大症狀及早治療頸椎失調
烏龜頸,並不是烏龜的疾病,是越來越多人因爲長期使用電腦、玩手機而姿勢不正確的頸部痛症俗稱。由於頭頸向前傾、背部拱起,從側面看就像烏龜探頭般,形成俗稱的「烏龜頸 」。「烏龜頸 」不僅姿勢難看,長時間更可能會引致頸椎失調問題,大家要多加留意!
糖尿病是由吃甜食引起?打破糖尿病6個常見迷思|養和醫院內分泌及糖尿病中心主任盧國榮醫生
為了讓大眾更了解糖尿病,接下來的一個月的節目主題為關注糖尿病。今天邀請到養和醫院內分泌及糖尿病中心主任盧國榮醫生,與我們打破糖尿病迷思。盧醫生,大眾對糖尿病的嚴重性是否有忽視?在臨床上有否遇到病人在確診糖尿病時感到驚訝?
患上癌症還要兼顧慢性病?糖尿病+癌症治療關鍵在日常丨臨床腫瘤科謝耀昌醫生
踏入老年,很多慢性病就隨之而來,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心腦血管阻塞等等,慢慢地相繼出現。之前講過肺癌與其他肺病的互相影響之後,今期就分享糖尿病人患上癌症之後所面對的問題和解決方法,有些治癌藥物會直接影響血糖值,影響糖尿病人的血糖隱定。
中醫調理|艾灸養生=長壽秘訣?中醫推艾灸療法延緩衰老、防病
隨著醫學進步,人類壽命延長,社會逐漸步入老年化,因此老年人的生活及健康問題已經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有謂︰「預防勝於治療」,在傳統中醫學中,不少古籍都對如何延緩衰老及防治老年病的方法有具體的描述,通過閱讀這些著作,將對當今老年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50歲婦女罹直腸癌誤當痔瘡!專家指出兩大症狀易混淆
不少人都曾經感覺到、甚至摸到自己肛門有凸起的異物,以為是痔瘡,但不痛又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於是就沒有理會。外科專科醫生高彩華提醒,痔瘡常見的症狀例如大便出血或覺得肛門有異物等,有機會將痔瘡和直腸癌的病徵混淆,因此切勿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