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紀漸長,身體退化似乎無可避免,但失智症是一種不正常的腦神經退化,最明顯是認知功能的急速退化,影響到生活自理的能力。如何及早發現失智的先兆,成為預防失智的關鍵!醫生指出,原來在失智症患者在確診前十年,步姿就已經暗示失退的先兆……
Category: 照住銀髮族
中秋聚餐長者易「落錯格」 家人要學7個餵食技巧
中秋節傳統應節食品如月餅、湯圓、芋頭,都是不少人喜愛的美食,尤其是喜歡節日氣氛的老友記。但對於有吞嚥困難的長者必須小心留意,部分食物質地過於黏稠不容易吞下,可能會造成「落錯格」(食物吞下時,錯誤進入氣管)的風險。
人工晶體唔止治療白內障 一文了解人工晶體常見種類及壽命|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鄭澤鈞醫生
植入人工晶體是治療白內障的常用方法,目前市面上有不同類型的人工晶體,在選擇人工晶體時應考慮什麽因素?
長者健康|打瞌睡增加死亡風險?日間嗜睡暗藏心臟疾病危險
誰也有白天打瞌睡的經驗。偶爾還好,但如果常常打瞌睡,這可能不是簡單的打瞌睡了!過度的日間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和某些疾病有著意想不到的關係,尤其對愛打瞌睡的長者來說需特別提防!
疾病資訊|衞生署:本港女性每6人就有1人缺鐵 頭髮、指甲變脆=缺鐵性貧血警號!
鐵質是血紅素的成分之一,衛生署首次在人口健康調查評估港人鐵質水平,指缺鐵和缺鐵性貧血普遍率整體分別為5.7%及3.5%,防護中心非傳染病處高級醫生(公共衛生資訊)林慕勤表示,鐵質對氧氣運輸和細胞功能至為重要,一般可經進食攝取足夠鐵質。而缺鐵的人士亦可能患上缺鐵性貧血,應攝取足夠鐵質。
點解老友記會營養不足?長者飲食貼士同年輕人大不同!|養和醫院註冊營養師陳沛聰
年紀愈來愈大,身體機能難免退化,可能會影響老友記本身的飲食習慣,從而影響營養吸收。老友記怎樣才可以食得開心又健康?
本港逾百萬名照顧者欠支援 首屆「照顧者嘉許禮」望關注付出者
香港首屋「照顧者嘉許禮」於6月8日柴灣興華社區會堂順利進行,嘉許禮更邀請了首屆亞洲小姐冠軍黎燕珊小姐擔任「關愛大使」,超過100位照顧者接受嘉許,現場更邀請了不同機構設置攤位及進行表演,為照顧者提供放鬆心情的機會,宣揚「齊撐照顧者,嘉許付出者」訊息。
40歲後提不起勁+啤酒肚 男性更年期易誤會成抑鬱症?
許多男性年過40歲之後,突然對於日常生活、工作都提不起勁,不僅整天懶洋洋,還很容易出現身體痠痛,就連自己喜愛的事物也興趣缺缺。部分男性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生病了,甚至擔心是不是抑鬱症?礙於面子不敢問又左猜右猜?無須太擔心,這些男性很大機會只是「男性更年期」來了。
中醫養生|三叉神經痛起似電擊、刀割 中醫授3穴位止痛行氣
三叉神經痛為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是發生於三叉神經分布區内的短暫發作性疼痛,常反復發作,常於40歲後起病,女性多於男性。但很多人並不了解三叉神經痛的病症及治療方法,今次有請中醫講解中醫如何看待三叉神經痛,又可如何治療。
照顧者壓力大易爆煲 必學5大自我關顧要點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每5個人就有1個是長者。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全港有22.6 萬名長者需由家人長期照顧,當中約40%的長者由65歲或以上的家人擔當主要照顧者,「以老護老」的情況愈來愈普遍,猶如埋下隱形炸彈。照顧者該如何應對照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