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有沒有發覺,在網上群組或朋友聚會中,一提起「囤積症」,通常都會引起熱烈討論,其實這反映囤積的問題愈來愈普遍,大家所住的大廈可能都總有一兩個囤積的個案。不過,原來「囤積症」和另一種精神科障礙「強迫症」,有微妙的關係。
Tag: 情緒健康
情緒健康|醫生2招「新年快樂」 預備開心過蛇年
踏入2025,很快又送龍迎蛇,來年整體經濟是龍是蛇?對香港人的整體開心指數肯定有很大影響。不過,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提醒大家,無論客觀環境如何,我們都有能力令自己開心啲!
情緒健康|節日他人越快樂,越抑鬱?專家提醒要找出路發洩情緒
很快就是聖誕節了,經濟雖未恢復至疫情前,但總算已較平穩,相信不少人都會比過去幾年有較多慶祝活動。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提醒,每逢佳節都有一個關注點:現代社會受抑鬱症影響的人數不斷上升,有部分患者的病情在大時大節,抑鬱情緒更甚,更需要其他人關心。
你不知道被碰胸為何會疼痛+沮喪?有一種心理病叫「傷心乳頭症候群」
在我們的身體中,乳頭不僅是哺乳的重要組織,還是一個擁有密集的神經末梢的敏感身體部位。然而,有些人被碰到胸部,特別是乳頭後,就會莫名的難過、噁心、抑鬱沮喪,甚至影響產婦進行哺乳。這現象被稱之為「傷心乳頭症候群」(Nipple Pain Syndrome),雖然它在醫學界還沒被廣泛承認,但從很多人的分享和經驗來看,這個現象卻深刻地影響著多數人的生活和心理健康。
情緒健康|唔想再被死線追趕、分秒焦慮 練習靜觀生活關顧自己
在香港,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常常感到身心俱疲。無論是奔波於繁忙的工作,還是忙於家庭責任,許多人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巨大的壓力。根據香港心理衛生署的研究,超過60%的市民表示每天面對緊迫的死線感到焦慮。在這樣的環境中,練習靜觀成為一種有效的自我關顧方式。靜觀不僅能幫助我們重新連接自己的情感,還能促進心理健康,讓我們在繁忙中找到片刻的寧靜。
情緒健康|BB都會有壓力!父母否定子女情緒有反效果
在忙碌的香港社會中,親子關係經常因學業和生活壓力而變得緊張。許多父母在面對子女的情緒表達時,往往選擇否定或忽視,認為這樣能促使孩子更堅強。然而,根據香港心理學會的研究,這種做法不僅無助於減輕孩子的壓力,反而會加深其情緒困擾,導致親子關係惡化。因此,理解和接納子女的情緒,成為了現代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焦慮會傳染?家長不安子女感壓力 冷靜家長5步驟快速安撫孩子
你的孩子是否很容易感到焦慮,經常擔心不同的事物呢?在孩子焦慮的那一刻,如果家長能夠做到以下的五點,不單能夠幫助孩子快速冷靜下來,還可以慢慢教導孩子,懂得自己安撫自己焦慮的情緒。
情緒健康|小朋友夢遊係唔係病?醫生帶你認識夢遊世界/如何處理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萬一出現夢遊,又是否和「日有所思」有關呢?夢遊又是不是一個病呢?今次就由精神科醫生帶大家拆解夢遊。
認識產後抑鬱三階段 關注產婦潛伏的異常情緒波動|養和醫院精神科專科醫生潘佩璆
產後抑鬱並非小事,但它極可能在產婦的生活中悄然蔓延。了解產後抑鬱的三個階段,及早識別產婦潛伏的情緒波動,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支持新手媽媽,讓她們重拾自信與快樂!
不煙不酒竟「鬱」出病?2類常見癌症與情緒抑壓大有關係
好多病人經常問:「不食煙不飲酒,究竟為什麼會生癌症呢?」又有時聽人講起「呢啲病可以鬱出嚟」,究竟情緒問題是不是真的會引發癌症呢?西醫角度而言,並無確實的說法,但在中醫角度而言,的確過度的情緒或心理問題,長期累積會引起疾病、甚至引發癌症——正是中醫所說的「七情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