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愈來愈多學生計劃到海外升學,本地亦有不少國際課程,方便學生銜接海外大學,未來出路比從前更多選擇。離開熟悉的「Comfort Zone」絕非易事,考慮的除了是經濟條件,更需要衡量的是心理質素。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兼英華書院校長陳狄安曾到海外留學,外地生活豐富了他的人生經歷,更讓他具備多種生活技能,回港後學以致用,畢生受用。
Category: 焦點教育
參加一類比賽 增加升中面試/入U勝算
近年不少中小學也會推廣STEAM 教育,在不同學校的開放日,家長或多或少會見到如3D 打印、無人機、手機應用程式、手機遊戲等不同作品。然而坊間有很多比賽,究竟那一些較具學界認受,能增加小朋友升中面試、甚至入大學的機會呢?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學生創新獎」相信就是其中之一。
DSE放榜前後超緊張?8招調整心態再出發
漫長的DSE考試曾經為考生帶來壓力,在這種壓力的階段性完結後,同學們需要面對的是久經奮鬥後的「成績」,這種「期待」會衍生無形的壓力以及情緒的不穩定,同學們可以了解一下如何做好心態的調整,以應對DSE結果。
播道書院文言古訓教做人 放手學生組活動展現潛能
文言古訓蘊含哲學原理,傳頌千里。位於將軍澳的一條龍直資學校播道書院,早期開展中華文化價值教育,致力於培養學生的個人潛能。盧偉成校長從小討厭中文,鑽研文言古訓後,一讀愛上,對中文充滿熱忱,更將中華文化精神融入校園,培養學生建立正向品格。今集《教育+校長室》直資系列,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陳狄安主席和主持人 KK與盧校長探討播道的「木人巷精神」 。
2025DSE放榜攻略 :拆解選科迷思
面臨放榜,學生們是時候要計劃未來道路,雖然坊間有各式各樣的課程讓學生報讀,不過選擇愈多愈迷惘。不想報錯科,行錯冤枉路,選科前學生應考慮清楚自己的興趣、學習能力及對感興趣事物的擅長程度。不過了解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學宜利用各種方法,找出適合自己的科目,為未來發展做好準備。
小朋友一言不合即九「頂」?3大方法回應頂嘴小孩
我們都希望能夠激發孩子的大腦潛能,讓孩子未來能夠成功。兒童心理學博士Rosa Kwok分享如果家長每天跟孩子做3件事,就能夠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
油尖旺區1間名校專出名人 6位港姐同為校友 郭羨妮女女都讀呢間
不少香港小姐都具備高學歷,美貌與知慧並重,公開試更考獲佳績。油尖旺區一間傳統Band 1一條龍女子中學 —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出產多位香港小姐,著名校友包括郭羨妮、曹敏莉及樊亦敏等,另外更有不少女藝人及國際巨星都畢業於此校,即睇多位藝人校友學歷背景!
2024DSE專訪 | 何淑妍校長用數學理論激勵人心 公開試後一大啟發受用終生 : 想成功先要認清自己
公開考試是一場實力的比併,每年放榜有人歡喜有人愁。對於今屆香港中學文憑試(DSE)的考生來說,相信迎接放榜就如面臨一場「前途生死戰」。究竟DSE的意義何在?所謂「一試定生死」,定奪的是「成績」還是「心態」?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何淑妍校長,曾失利公開試,在追逐理想的過程中亦曾飽受荊棘,但卻正因為這些經歷,讓她成功走上校長之路。何校長直言公開試給予她一大啟示 — 「想成功,態度先係最緊要,成績並唔代表一切。」
「平民直資校」慕光英文書院 青睞學生有這性格
位於觀塘的直資中學慕光英文書院以三文四語課程而聞名,中一學生必修韓語和日語,學校亦重視中英文教學,希望學生走出國際。張永豐校長透露較想取錄哪類學生,強調成績毋須太突出。
保良局田家炳小學 培養學生中華文化內涵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集結民間習俗、宗教信仰、哲學思想,位於大埔的保良局田家炳小學,二十多年前已積極推廣中華文化,通過中華文化學習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今集《教育+KK校長室》 津小系列,田家炳小學陳詠賢校長,與嘉賓主持、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鍾麗金主席,以及主持人 KK,大談中華文化傳承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