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歲的平叔(假名)去年開始發覺自己越來越健忘,例如常常忘記今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又會忘掉銀包、鎖匙等的擺放位置,常常因找不到而感到焦慮,最初平叔以為年紀大自自然然就會善忘,但後來情況越來越嚴重,反應也比較遲緩,甚至連駕車也好像有問題,家人於是帶平叔去做身體檢查,證實是早期腦退化症。平叔後來嘗試DEEP TMSTM深度腦磁激療程,令到病情穩定下來,情緒狀態也得以改善。
Category: 健康+
大眾對健康資訊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們透過不同形式的專業、貼心健康內容,把不良健康因素控制於預防層面,和大家一起遠離都市亞健康。
家人有癌症會傳染嗎?5類致癌病毒感染力超強丨臨床腫瘤科謝耀昌醫生
聰明的大家都知道,癌症並不會人傳人,這是對的。但引起癌症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病毒感染,卻可輕易傳染別人。今天就跟大家分析那些常見致癌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可能引起的癌症和其預防方法。
一「側彎」成千古恨? 認識脊椎側彎 踏出健康一步|自然醫學博士吳錞銦
你有聽過尤塞恩.博爾特的故事嗎?這位「世界上最快的人」,創下多項世界紀錄的田徑巨星,原來患有脊椎側彎,他的右腿比左腿短0.5英寸;而同樣令人驚訝的是,世界級大提琴家馬友友,在他24歲時也被診斷出67度的嚴重脊椎側彎。 然而,這些「缺陷」不但沒有阻止他們追尋夢想,反而成為他們人生旅程中淬煉意志的重要歷程。 這些耀眼的例子告訴我們:脊椎側彎雖然常見,卻不該成為阻礙生活的絆腳石。 我每天都遇見不同的側彎患者。有的是因為換季試衣時發現肩膀出現高低,有的是被老師提醒寒背,更多的是在學童健康檢查中發現。 想像一下,我們的脊椎就像支撐整個身體的支架,當這個支架不再挺直,而是向左或向右彎曲成「C」形或「S」形時,就是我們所說的脊椎側彎Scoliosis。這種情況常在青春期被發現,大約從10歲開始出現,且可能隨著成長持續惡化。 從醫學角度來看,脊椎側彎的嚴重程度可按彎曲幅度分為三個層級:輕度(10-20度)、中度(20-40度)及重度(40度以上)。輕度脊柱側彎在外觀上會有高低膊或長短腳的情況;中度脊柱側彎在胸椎及腰椎部份會有明顯變形;重度脊柱側彎背部腰部則會嚴重畸形。 不同程度的側彎都需要及早處理以免惡化,這也是為什麼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如此重要。 為什麼會「歪」? 脊椎側彎的成因相當複雜。先天性的因素包括基因遺傳、生長發育期間的骨骼發展不均等。而在我的臨床經驗中,更多見的是後天因素造成的側彎。現代人低頭使用手機、平板的時間越來越長,加上錯誤的坐姿、不良的生活習慣,都可能導致脊椎慢慢變形。尤其是在成長快速的青春期,不當的姿勢更容易造成永久性的影響。 身體發出的警號 「Dr. Yan, 我最近總覺得腰酸背痛,是不是工作太累了?」 這是我最常聽到的話。輕度的脊柱側彎在外觀上沒有明顯症狀,一般會先因施力失衡造成的腰酸背痛開始,但如果長期置之不理,則可能會損害心肺功能、消化系統或神經系統。當變形的脊骨壓迫胸腔時,會使呼吸變得困難,或改變心臟位置,增加心臟病的風險;壓迫腹腔時,由於腰椎連繫住腸胃消化系統的神經線,會導致消化不良,食慾變差;壓迫脊髓或神經線時,則會導致肢體麻痺,嚴重的話甚至會引致癱瘓,甚至致命,後果可大可小。 試過有病人因工作需要久站和彎腰,脊椎側彎角度竟持續惡化到60度,下背痛也加劇,讓她的日常生活備受困擾,可見脊柱側彎治療是絕不可拖延的。 居家自我檢查小撇步 脊柱側彎主要有五個重要的表徵: 1.肩膀的高低不一 2.左右肩胛骨不對稱地突出 3.腰部左右不對稱 4.骨盆傾側 5.長短腳 想知道自己有沒有脊柱側彎傾向,其實在家就能做簡單的自我檢查。站在鏡前觀察,看看兩邊肩膊是不是一樣高,穿衣服時會不會一邊特別緊,趴躺時身體背部、腰部或臀部有否出現一邊高一邊低的情況,如果發現有身體左右不對稱的情況,建議及早尋求專業協助。 脊柱側彎怎麼治?非手術的骨骼重建療程 手術固然是常見的治療方法,現在還有其他更溫和的解決方案。想像一下,如果你的身體是一座精密的積木建築,每一塊骨頭都環環相扣。我們的骨骼重建療程就像是一位細心的建築師,透過無痛、無創、無入侵的方式,幫助每一塊積木回到最適合的位置。 骨骼重建療程強調「整全治療」,即將人視為整體,不止治療錯位的骨骼,而是將疾患回置全身骨骼系統去審視。這個療程結合了自然醫學、神經解剖學及生物力學的精髓,通過專業精確而無幅射的電腦儀器判斷和觸診,以取代傳統的X光診斷,能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脊椎狀況。譬如說,有些人以為自己只是腰背痛,來做檢查才發現原來是脊椎出了問題! 治療過程中,我們會根據脊椎神經的解剖分布,運用生物力學的槓桿原理,配合患者身體的自然反射系統,使用專業儀器在特定位置施以精準的力度和技術,幫助錯位的骨骼回到正確位置。這種療法不需要恢復期,特別適合怕痛、沒時間慢慢復健的都市人。 預防勝於治療:從日常做起 把握黃金機會治療當然重要,但同時也要未病先防,將傷害減至最低。要預防脊椎側彎,其實不需要太複雜的方法。走路時開肩挺胸、手心向前;久坐時臀部緊貼椅背,都能令身體維持良好姿勢。工作期間記得每小時起來走動,選張良好的人體工學椅,都能預防脊椎的變形。如有閒暇,游泳和瑜珈,都是很好的運動選擇,既能強健核心肌群,又能放鬆緊繃的身體。 脊椎側彎雖然常見,但絕對不是無法改善的問題。重點是要及早發現、即時處理。透過全身骨骼重建療程,配合良好的生活姿勢與習慣,人人都能擁有健康的骨骼脊椎。要記住,骨骼管健康、脊骨管內臟,照顧好骨骼脊椎就能提升全身心的健康! 吳錞銦博士Dr. Yan 國際脊柱側彎聯盟創辦人 自然醫學博士
中醫調理|長者抑鬱成社會隱形危機?食療+穴位+OO疏肝解鬱
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長者的精神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關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全球約5%的成年人罹患抑鬱症,而中老年人更是高危人群。在香港,2019年香港中文大學的調查發現,約12%的長者經常感到抑鬱或孤獨。隨著人口老化,這一問題可能進一步惡化。
糖尿病患者必讀飲食指南!份量分配/水果進食順序/早餐進食時間
糖尿病患者必須控制飲食穩血糖,但其實並不需要將較高危的食物如碳水化合物視為「禁忌」而完全戒清,最重要的原則是均衡飲食、慎選低升糖指數食物、規律進餐、適量使用代糖飲品並結合運動與良好心態,均有助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素。
糖尿病真係會爛腳?超過80%截肢情況其實可以預防|養和醫院足病診療師 陳家倫
恆常運動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方法之一,既能提高胰島素敏感度,也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及改善情緒。全面而循序漸進地進行有氧運動、阻力訓練、平衡及伸展的綜合式練習,效果最佳。糖尿病患者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運動模式,為長期「抗糖」做好準備。
慢性腎病原來有機會威脅你和我?|腎病科專科醫生張卓堯
慢性腎病很多人都聽過,但往住誤以為是年老必經階段,根據數據顯示,慢性腎病是香港的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影響的範圍不輸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腎病對於大部份患者來說是一種隱形的殺手,直到病情已經相當嚴重,才會被發現,因而容易忽視腎臟兩大殺手—糖尿病和高血壓!腎病科專科張卓堯醫生為大家深入淺出解釋慢性腎病的成因、症狀及預防方法。
增肌有助控制血糖 穩定血糖只做1類運動就夠?|養和醫院一級物理治療師陳家銘
恆常運動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方法之一,既能提高胰島素敏感度,也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及改善情緒。全面而循序漸進地進行有氧運動、阻力訓練、平衡及伸展的綜合式練習,效果最佳。糖尿病患者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運動模式,為長期「抗糖」做好準備。
情緒健康|節日他人越快樂,越抑鬱?專家提醒要找出路發洩情緒
很快就是聖誕節了,經濟雖未恢復至疫情前,但總算已較平穩,相信不少人都會比過去幾年有較多慶祝活動。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提醒,每逢佳節都有一個關注點:現代社會受抑鬱症影響的人數不斷上升,有部分患者的病情在大時大節,抑鬱情緒更甚,更需要其他人關心。
女性健康|皮膚急衰老係卵巢早衰警號?補充五大營養素
女性的生育率,除了受年齡影響外,卵子的質與量亦非常關鍵。過往可能只有踏入40歲的女性會關注「卵巢早衰」的問題,但由於現代人長期捱夜的習慣, 「卵巢早衰」越來越年輕化,20幾歲的女性也有機會因「卵巢早衰」而影響之後的生育計劃。想成功「養卵助孕」,就要盡早改善生活習慣,補充營養來提高卵子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