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環境變幻無常 再談⾼息股策略

投資環境變幻無常 再談⾼息股策略

現在世界局⾯風起雲湧,波譎雲詭,彷彿危機處處,但通脹壓⼒也⼗分巨⼤,我們不可能因為擔⼼⿊天鵝⽽放棄投資。無法預知危機實際是怎樣的,包括無法準確預⽰戰爭爆發及其規模,雖然知道政府債務危機存在,但也無法預知出現時間;還有就是AI 發展泡沫化及其爆破。

無法預測但⽇⼦還是要過,我們試圖將問題重新定義,那就是我們如何能夠從危機初期到結束期間獲取最⼤購買⼒。

周末學習,以下是⼀些⼼得總結。在分析當前形勢時,⾸先要知道風險所在。政府債務過多、貨幣政策扭曲,以及地緣政局不明朗不是什麼秘密,也不是什麼新鮮事。更重要的是,這些憂慮過去數年出現不同演化,未來也可能以有別於現時所知所想的模式出現。

30 多年過去,美國政府債務從1 萬億美元,如今已膨脹⾄34 萬億美元。2008 年⾦融海嘯爆發時,公共債務佔國內⽣產總值(GDP)比率為62%,如今已翻倍⾄120%。⾦融海嘯前,聯儲局資產負債表規模為6000 億美元,如今已擴⼤⾄7.5 萬億美元。回顧上世紀六⼗和七⼗年代,美國⼤部分時間陷於與蘇聯的冷戰,如今俄烏戰爭和以巴衝突均令⼈憂慮。

可以看到,所有這些新問題都包含舊有元素。從過去到現在,我們都⾯對過多的政府債務、⼲預市場的央⾏,以及危險的地緣政局。舊有的憂慮發展成新的模樣,產⽣新的問題。

可以肯定的是,多年來財政和貨幣穩定性持續惡化,並勢將進⼀步加劇,但同時企業盈利和GDP 繼續增長,⾼風險資產亦產⽣具吸引⼒的回報。⼈們⼀不⼩⼼就可能忽視各種憂慮,部分由於我們已習慣於決策者和央⾏官員把問題拖延,部分則是由於太多末⽇論者作出不準確的預測。

投資者各有不同的財政⽬標、現⾦流需要、時間表,以及各⾃⽣活和狀況需要量⾝訂造的解決⽅案。雖然⼈最終將走向死亡,但在那之前我們都需要⽣活,需要照顧家庭。換⾔之,我們在等待長遠無可避免發⽣的事情時,不應忽視短期和中期變化。

這些風險聯合起來或者分開來看,歷時已有數⼗年,經過時間驗證並可達到實際財政⽬標的投資⽅案有沒有?答案在於有增長動⼒且持續穩定派息的企業⾝上,這是⼀套攻守兼備的⽅法。

從數學上來看,若投資者希望取得10%的年回報,可以是5 厘股息收入加5%股價增長,或者1 厘股息收入加9%股價增長。同樣是尋求10%回報,⼀半回報來⾃股息的策略和只有1 厘⾄2 厘回報來⾃股息的策略,兩者的波動性截然不同。簡單⽽⾔,價格波動對於把握價格波動趨勢的要求⾼得多。

⼀個股票的價格包含數種因素,包括估值、盈利及商業邏輯。近年來港股每況愈下,很多公司在政策、經營環境⾯對很⼤衝擊,例如內房板塊,現時的商業邏輯與五年前、⼗年前是完全不同的,這部份的改變很能逆轉的。⾄於盈利,與商業周期、經營環境、管理效益⾼度相關,⼤致處於盛衰循環之中,有升有跌。最後就是估值,則與市場共同⼒量有關,主要反映的是市場對企業的期望(不⼀定合理),也與利率⾼低有很⼤關係。⾼市盈率的情況難以持久,⾼市盈率多數出現在成長股⾝上,但很⼤部份是有投機性的。

增長⾼息股的投機性低於增長股,意味估值泡沫較少,其投資策略回報的可預測性和重複性,較單純依靠對盈利增長的把握,還有就是分析企業商業模式的穩定性。同時,⼀家以愈來愈⾼的比率與股東分享⾃由現⾦流的企業,所受到估值波動影響較低。⾼成長股價格升幅可能更⼤,但相對股息率只有0 厘⾄2厘,相反,股息率4 厘⾄5 厘的公司,股價升幅要求則較低,也能取得8%⾄10%的回報。

⼀家可以派發具吸引⼒的股息,並且能夠長年累⽉地增加派息的公司,其增長⾼峰期可能已經過去,但這些公司的規模、品牌、市場地位已達到優越⽔平,市場競爭亦趨於穩定。換⾔之,能夠派息並且股息持續增長,證明這是⼀家強勁的公司,同時代表這是不錯的投資⽬標。

能夠可靠地增加現⾦流,並實現持續派息增長的公司需要哪些特質?其中之⼀是提供持續有需求的商品或服務。換句話說,⼀家⽣產少女服裝的公司最好不要派息,因為少女的⼝味明年就可能改變;相反,⼀家⽣產廁紙、尿布、洗潔精、汽⽔、瓶裝⽔,或者以上所有消費必需品的公司,其營運模式更具防守性。可以預期,在周期的特定階段,少女服裝公司可能較消費必需品公司更賺錢,但後者在良好的管理下可帶來數⼗年的股息增長,前者卻可能在新學年開始時就要申請破產保護。

市場上有許多公司,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務較不受潮流和⼝味改變的⼲擾。在公⽤、保健護理、能源、⾦融顧問、基本科技硬件和基建、房地產和許多其他⾏業,均能找到擁市場領導地位、具盈利能⼒和穩定業績的公司,它們可以靠這些特質⾃然⽽然地產⽣可靠的現⾦流。

這就是良好的股息增長投資策略可帶來的防守優勢。我們現時⾝處的環境,迫切需要能夠提供合理估值、安全緩衝和穩定營運績效的公司,以及願意與股東分享盈利的管理團隊。

心安自在


【關於 #龍稱】
佛教徒。龍天護法之象,心法相稱之本。少年時移居香港,高中開始接觸財經訊息並學習投資,至今凡三十年。投資既是個人興趣,亦為終身事業。曾任職於《信報》,與曹仁超先生結下忘年之交,有師徒之情。後曾就職於歐美投資銀行。
財富多寡與否在因果,也在心量,因果展現為運氣與能力,心量可改理解為布施、渴望、蓄水池等等,心量越大,福報也越大。在每一個當下把握主動,以積極態度守護財富乃至人生愿望,財富增長、心想事成是必然結果,也能為有緣人帶來光明和快樂。
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