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努力過活拼命無恙」的微笑外表,掩飾埋藏於內心、難被旁人察覺的困擾,這可能是微笑抑鬱症。患者即使知道自己的情緒問題,他們仍然選擇在夜闌人靜之時獨自面對和承受,長期將負面情緒壓在心裡,最終情緒有機會「爆煲」影響身心健康。面對情緒困擾,應勇於求助,尋找適切的治療與支持。
Tag: 養和抗病兵工廠
脂肪肝不一定由酒精引致|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徐成智醫生
脂肪肝常與酒精、肥胖相提並論,但事實上,滴酒不沾、體型瘦削的人也可能是脂肪肝患者。但只要在脂肪肝惡化至纖維化前,積極進行持續治療及改變生活習慣,病情亦可以逆轉。其實脂肪肝有何分類?除了酗酒,還有甚麼高危因素會導致脂肪肝?應如何預防?
身體總是缺水?乾燥也是一種病!|風濕病科專科黃佩茵醫生
經常眼乾、口乾?別只當是天氣與濕度所致,其實可能是乾燥症徵兆!這種免疫系統失調的慢性疾病,女性的患病風險比男性高10倍,尤其是40至50歲的中年女性。若延誤治療,或會影響肺部、腎臟甚至神經系統。及早識別、及早求醫,有助控制病情,維持健康生活。
好好迎接更年期|婦產科專科柴逸蘭醫生
更年期時,女性會出現潮熱、盜汗、脾氣暴躁或月經周期不規律等症狀。面對這些變化,女士一時或難以適應,亦可能會覺得身體正在退化而無法接受。其實更年期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就如青春期般,所出現的症狀亦非疾病。理解更年期的生理變化、常見症狀後,透過健康生活方式及調整心態做好準備,安然度過更年期。
小朋友患腦癌如何察覺?|養和兒童血液及腫瘤科專科陳志峯醫生
母親懷胎十月,每天也期盼著誕下健康的孩子。然而,總有一些不幸的個案,需要度過與眾不同的童年。兒童腦瘤是僅次於白血病的第二常見兒童癌症,初期症狀往往較輕微,而幼兒腦部在發育過程中為何會產生惡性腫瘤,至今仍是全球腫瘤專家未能完全解開的謎團。家長可以透過仔細觀察症狀,及早察覺子女的異常情況。此外,隨著醫學進步,兒童腦瘤的治療方法日新月異,若能及早診斷和治療,有機會可痊癒。
脹胃、消化不良急救法|養和家庭醫學專科醫生蔡敏基醫生
農曆新年,喜氣洋洋!相信大家在節日裏品嚐了不少賀年糕點、油炸食物及應節美味佳餚,過了一個「肥蛇年」。不過,大部分賀年食品均不利於消化,萬一「食滯」了,影響心情之餘又容易打亂生活節奏。那麼,如何避免食滯?食滯了又可以如何急救,紓緩不適?
「照護食」聚餐有啖好食 助吞嚥困難人士享受美食|註冊營養師羅銘駿
「照護食」是一種專為吞嚥困難人士設計的飲食方式,能有效降低鯁喉與營養不良的風險,照護食不僅適用於長者,亦適合中風、癌症或手術後的人,透過調整食物質地與飲品黏稠度,確保進食安全與營養均衡。新春期間,親友們的聚餐連連,當中不少食物也有吞嚥危機,患者和照顧者也應小心謹慎,可多了解照護食標準、應用,幫助吞嚥困難人士在新春佳節中兼得美味與健康。
一文了解運動減肥關鍵字 教你設計科學減重計劃|養和醫院一級物理治療師張子偉
在新年佳節,食物誘惑總是讓人難以抗拒,但如何在享受美味的同時,又能保持健康和理想體重呢?你知道如何通過運動來達到減肥與維持健康的目標嗎?了解「體脂率」、「BMI」及「MET」等運動減肥的關鍵字,從有氧運動到負重訓練,一起探索有科學根據的運動方法,幫助大家在節日後依然保持最佳狀態!
一文了解牙齒美白產品、療程 陶瓷牙貼面、磨薄牙齒注意事項|牙科醫生黃文昌
牙齒美白向來是熱門話題,上班族每日咖啡、茶不離手,為了笑得自信,少不免會購買美白牙膏、牙貼或牙粉等產品為牙齒去黃去漬,也有不少愛美人士會進行藍光美白、陶瓷貼面等療程。但事實上,導致牙齒變色的因素眾多,包括年齡、飲食習慣、藥物影響、牙齒損傷等,不想美白無效又傷牙,事前應先諮詢牙醫,根據自己的口腔及牙齒狀況,選擇最適合的牙齒美白方法。
脊椎病痛與「潮流病」 健身潮竟成常見誘因之一|骨科專科醫生胡永祥
近年智能手機的普及和急速的生活節奏,引發了一個值得關注的健康問題——頸椎病年輕化,長時間低頭使用電子產品正正是這個疾病的主要誘因。另一方面,健身潮雖能帶動運動風氣,但亦增加了運動創傷的風險。醫生建議,市民應該適當地使用電子設備,注意運動姿勢是否正確及量力而為。而年長人士,更要定期進行骨質密度檢查,及早發現脊椎問題,才可加以管理,避免影響活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