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母細胞腫瘤|養和兒童血液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志偉醫生

香港每年大約180名兒童患上癌症,根據香港兒童醫院血液及腫瘤科2023年數據,神經母細胞腫瘤約佔兒童癌症病例的4%,位列本地十大兒童癌症之一。惟此病的初期症狀不明顯,且幼童難以清楚表達不適,大大增加早期診斷的挑戰。然而,家長仍可通過觀察一些異常徵狀,如持續發燒或腹部腫脹,及早發現問題,從而可以及早治療。

閱讀更多

肩周痛|養和醫院高級物理治療師徐善美

在香港高壓、快節奏的生活下,肩膊疼痛已成都市病。根據浸會大學與中文大學於2019年進行的調查,受訪的5000名市民當中,有近八成在過去半年內曾出現肩頸、腰背或膝關節不適或疼痛。研究團隊更指出,年輕患者顯著增加,主要與文職工作及長時間使用手機導致姿勢不良有關,引發肩頸肌肉問題。肩頸痛症有年輕化趨勢,而若「肩周痛」未能及時處理,更有可能惡化成「肩周炎」,絕對不容小覷。

閱讀更多

「雙標記」精準診斷阿茲海默症|養和核子醫學科專科醫生胡君傑醫生

自感記憶力大不如前,例如忘記事情、重複提問,甚至在熟悉地方迷路,以為是正常退化?其實也可能是認知障礙症,當中以阿茲海默症最為常見,主要令記憶力及學習新事物的能力下降,退化的程度會隨時間惡化。隨着醫學科技進步,現時已有準確的正電子掃描,以追蹤「雙標記」的方式,偵測腦部的異常蛋白,幫助醫生判斷腦部的早期退化及嚴重程度,繼而決定適合的治療方法。

閱讀更多

未夠50歲,就有五十肩?|養和醫院骨科專科醫生鄧偉文醫生

「五十肩」是常見的肩關節疾病,但患者想法大多是「只要還能活動,不影響日常生活,忍一忍便沒有大礙」。這種觀念正是導致患者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延誤處理病情的主因,結果延長康復時間,甚至令肩膀無法完全恢復正常功能,活動能力大幅下降。因此,一旦懷疑患上「五十肩」,應盡早求醫,以降低永久功能受損的風險。

閱讀更多

微創手術可治療高血壓?|養和心臟科專科醫生黃曜東醫生

根據衞生署健康調查,香港15至84歲的非住院人口中,有近三成人患有高血壓。當中超過四成患者在參與調查前,甚至未曾察覺自己血壓超標,反映往往沒有明顯病徵的高血壓,確實是「無聲殺手」。現時,大多數病人會透過服藥和改善生活習慣以控制血壓,但其實藥物效果因人而異,亦有患者礙於副作用而導致用藥依從性不足,這些也會令血壓難以穩定受控。在這些情況下,病人可考慮進行一項微創介入手術,透過破壞過度活躍的交感神經,協助降低血壓。

閱讀更多

甲狀腺手術知多啲|養和醫院外科專科醫生張源斌醫生

甲狀腺影響人體新陳代謝、成長及發育,是重要的內分泌器官。當甲狀腺出現異常,導致身體甲狀腺素過高或過低的話,便會對日常生活帶來困擾。「甲亢」的話會手震、失眠、眼球突出;「甲低」的患者則會感到疲倦、嗜睡等。當患者考慮手術時,卻擔心頸部會留下長長的疤痕,有損外觀。幸而現時已有不同的手術方式,適合不同病情及考慮的患者。

閱讀更多

搶救腦中風「黃金八小時」|養和腦神經外科中心主任梁嘉銘醫生

中風是香港的第四大致命疾病,平均每年奪去三千多條性命,亦是導致永久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中風可分為兩大類型:出血性中風(腦出血)與缺血性中風(腦血管梗塞),後者在香港較常見,治療的關鍵在於盡快恢復血流。惟一旦患者腦部缺血時間過長,醫生決定治療方案時,除了考慮可以挽救的腦細胞情況外,更要評估長時間缺血後突然恢復血流,反而導致出血的風險。因此,中風治療除了分秒必爭外,也需要謹慎準確。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