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能辨我是雌雄

安能辨我是雌雄

筆者作為一個爸爸,跟其他父母一樣,會為如何培養子女而著想,生怕自己的不盡力,令他們得不到應有的訓練和機會,將來在社會上失去競爭力。結果,就出現民間所謂的 「贏在起跑線上」的理論。以內地的方式來形容,就是大家一起「卷」起來。我們這一輩黃金一代,把我們的人生鬥爭,不幸地延續到下一代去。然而,努力去安排培訓的不單單是我們做父母的全球科技龍頭企業,亦如我們一樣積極。不過,他們要訓練,要它贏在起跑線上的是他們各自開發的大型語言模型 (Large Language Model) ,我們慣常稱之為人工智能 (A.I.)。

生成式人工智市場

大家對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erative A.I.)的注意,由2022年11月OpenAI 公司橫空發布第一款ChatGPT後引爆出來。所謂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指一種基於深度學習的技術,機器可以從大量數據中學習並生成全新而具有創造性的內容,例如文字、圖像和音頻等。

從2022月11月到現在,短短的16個月期間,生成式模型展現了在多個領域巨大的潛力,它可以「生成」流暢、自然的文章、對話和詩歌,甚至能夠創作小說和新聞報導。而更甚的是,在圖像生成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可以「生成」逼真的圖像和短視頻。

這一路路的突破,我想這批人工智能科研專家的心情,就像父母親眼看到孩子起身走路,開始說話般興奮 ! 他們的孩子將來會是如何,想像空間仍然是巨大。但要「孩子」持續成長,父母們還是要持續投入資源。

根據彭博一份有關生成式人工智能競賽的報告指出,全球主要科技龍頭企業在未來八年中,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的資本投入,將佔他們科技資本總開支,由現在不到1%的水平增加至10-12%。

按上圖所示,這意味著生成式人工智能資本投入的市場規模在2032年時可以達到1.3萬億美元。而根據報告指出,這個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 訓練階段和客戶應用階段。在訓練階段的相關投入,預計大約是一個4,700億美元市場。為了贏在起跑線上,全球科技龍頭企業主要投資在算力加速器 (用於大型語言模型的訓練) 、伺服器和數據儲存上,以壯大自家在人工智能的基礎設施。而當他們的模型成熟後,就可以通過他們的服務雲跟客戶系統相連接而進入生成式人工智能廣泛被應用的階段。讀者們在投資相關概念時,就要多注意他們的成長進度了 !

你預備好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嗎?

跟不少家長閑話家常時,討論期間總離不開一個話題 : 到底讓孩子將來讀什麼科目呢 ? 其實朋友並不擔心自己孩子的能力。他們有所顧忌的是,微軟、谷歌、Meta這些科技龍頭企業花巨資訓練出來的「孩子」將來到底有多厲害呢?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孩子又該如何自處?

有友人分享經驗,說他二三十多年前上學時,老師亦曾經告訴他 : 「電腦的時代快要來臨了,大家將來可以不用工作,利用電腦就能解決許多問題了!」結果到今天,他還是要長時間坐在電腦前處理他的更表。所以,就算人工智能時代來臨,他覺得也不一定能改變太多。當然,沒有人可以給一個明確的答案。

但高盛的分析師在他們有關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研究報告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能力有二:它可以生成一些原創的內容,這些內容很難從人類自己編寫的內容分辨出來。另外,它可以打破人類與機械之間的溝通隔膜,能有效釋放更多的生產力,足以影響宏觀經濟發展。按照生成式人工智能這兩大功能來看,在未來利用人工智能來實現自動化將會是一件大概率的事。只是影響各行業的程度不一而已。

從上圖可以察覺到,在人工智能普及被應用時,受到影響較大的行業的特徵是:它們都是按一定規定和程序來行事的工種,而且長期以來,它們都會利用較多人力去完成這些繁瑣的工序,這種類型的工作將較大可能給人工智能所取代。例如,在辦公室行政方面,公司員工出差的行程安排,以至交通住宿的預訂都完全可以由人工智能代辦,並且一定會在公司差旅規定範圍下完成。

那麼,在這個發展下,我們又該如何好好預備呢? 筆者相信,樂於看到的現象將會是:不同的專業在加緊利用人工智能的幫助去做一些以前難於完成的工作。

就好像最近中大醫學院剛剛發表的兩項研究,正是這個寫照:一是利用文字配對演算法,分析多份新冠患者病例症狀數據的文字報告,揭示新冠症狀會隨病毒變異和患者疫苗接種情況改變。另外,研究團隊將基礎科學研究及臨床傳染病學知識灌輸給ChatGPT,結果顯示,ChatGPT能識別常見症狀,敏感度高於85%。這種發現有助大家更有效利用人工智能去處理行業中最耗時的工作,釋放更多生產力。而且,從結果來看,在人工智能被利用時,你根本分不出它其實是人工智能的產物。 (正如這篇文章一樣!一笑)


【關於 #何國良】

何國良 Patrick Ho 出生於香港, 現任沛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香港賽馬會會員。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獲得統計學學士和統計學哲學碩士學位。中學時代熱愛數學,喜歡統計學知識的應用範圍廣泛,因此選擇進入統計學領域學習,在中大攻讀統計學期間,深刻體會課程設計理論與實務並重,得知統計學知識能用於金融業,遂鎖定目標,投身金融行業。碩士畢業後,他加入GMO基金公司任職數量金融分析師,運用統計學模型分析股票市場,尋找投資機會。後來,他考獲特許金融分析師專業資格,並在不同基金公司工作,如協助跨國銀行香港分支建立數量資產管理部門,又曾經到北京和上海發展事業。

曾任職荷蘭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結構性投資部門主管, 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研究部主管,富通基金管理公司中國股票股票投資部主管,巴黎銀行資產管理公司亞洲股票投資主管,澳大利亞資產管理公司安保資本亞洲股票投資主管。

曾長期擔任明報財經網《基金看天下》專欄作者, 新城電台節目《理解投資》主持人,滬港通投資者教育講座主講者,曾任香港特許金融分析師學會董事,二十餘年致力投入香港內地投資者教育工作。

何國良 Patrick 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