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兒童傳染病學會會長、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名譽臨床副教授關日華與立法會議員梁熙今日(25日)到新城廣播接受《民生無小事》節目訪問,與主持林潔瑩、柯創盛分享新冠病毒流行的最新情況。關日華表示,新冠病毒爆發情況未見頂,預計仍持續兩至三周,現時入院病童幾乎均未接種初次劑量新冠疫苗。

關日華在本台節目上表示, 4月初始新增較多入院個案,現時近乎整個兒科病房均為感染新冠入院的兒童;其中有部分嚴重個案出現有嘶哮症的情況,即聲帶位置的氣管會出現腫脹閉塞,或致兒童缺氧,而腦部缺氧短時間便能導致永久傷殘。

他又提到,從此次新冠爆發入院的病童中發現,幾乎都未接種初次劑量的新冠疫苗;另外現時新冠病毒爆發的情況未見頂,預計還會持續兩至三周,疫情見頂後會逐漸回落。因此關日華呼籲,現時未感染或距上一針已逾半年的人士,特別為長者、長期病患人士及兒童等高危群組,針對個人情況與醫生咨詢後,盡快接種初次劑量的新冠疫苗幫助建立群體免疫,令疫情更快回落。

至於季節性流感方面,梁熙表示過去一年經過推廣噴鼻息疫苗令兒童接種率大大提高,今年並無出現因染流感離世的個案,他預計下階段不止在小學推廣,亦會推廣至中學。

當被問及仁匯醫療突然結業的跟進情況時,他表示近期的最新進展為有兩位董事被警方拘捕,但仍未進行審訊判刑;他分享表示,市民若遇到購買一些套餐項目,但該公司未有兌現及突然倒閉的類似情況時,建議應向海關報案,因商品説明條例提告門檻較低且相對較為容易。
詳細訪問內容,請重溫 5月 25日,中午12時 – 1 時《民生無小事》節目,新城「財經台」、「知訊台」、「采訊台」三台聯播。

民生無小事|黃智華:「走塑」一年丟棄垃圾量降至10,500公噸 回收率對比2020年28%今升至33%
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廢物管理)黃智華今日(18日)到新城廣播接受《民生無小事》節目訪問,與主持林潔瑩、柯創盛分享近期環保工作的成果及未來方向。上月底為實施「走塑」一周年,黃智華表示,政策實施後扭轉了廢物上升的趨勢,由2021年每日丟棄11,500公噸垃圾,下降至現今的10,500公噸。

黃智華在本台節目上表示,都市固體廢物回收率方面亦由2020年28%上升至現今的33%,綠在區區回收物去年回收41,000噸,比再早一年的26,000噸增加了6成,指該政策能轉廢為材,回收減廢的努力得到市民認同及投入支援。執法方面他又指,去年署方巡查了逾48,000間餐廳、零售店及酒店,其中發現有144個書面投訴,其後只有較少數需要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

他亦表示,為方便業界采購非塑膠替代品,環保署於2022年成立了一個綠色餐具平台,至今已有逾2000種產品及200個供應商。至於何時推行第二階段,他表示預計年中會與部分不同餐廳進行有關試用如植物物纖維碗、紙杯蓋的實驗,視乎普及性、可負擔性、實用性去考慮推進下一階段。

而關於電動車電池方面,他指電動車退役電池是可回收物,環境及生態局與一間在屯門環保園的本地回收公司合作,成立了香港首座將退役電動車電池轉廢為材的回收設施,其中可將退役電動車電池中,非常有用的鋰金屬等等不同的貴重金屬抽取出來,轉化成一個黑粉,是非常有價值的資源。
詳細訪問內容,請重溫 5月 18 日,中午12時 – 1 時《民生無小事》節目,新城「財經台」、「知訊台」、「采訊台」三台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