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調理|長者抑鬱成社會隱形危機?食療+穴位+OO疏肝解鬱

中醫調理|長者抑鬱成社會隱形危機?食療+穴位+OO疏肝解鬱

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長者的精神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關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全球約5%的成年人罹患抑鬱症,而中老年人更是高危人群。在香港,2019年香港中文大學的調查發現,約12%的長者經常感到抑鬱或孤獨。隨著人口老化,這一問題可能進一步惡化。

健康-中醫調理-長者抑鬱-解鬱-食療

長者雖然曾經歷風風雨雨,但當他們面對生活的變化時,也有可能因無法適應而產生抑鬱情緒。例如,他們可能因為年屆退休,無法適應退休後較為空閒的生活,頓時感到空虛,甚至自覺無用,導致「角色失落」。又例如,另一半不幸患上重大疾患,產生長期照顧者的壓力,甚至不幸喪偶,導致情志抑鬱。再者,子女可能在建立家庭後搬出原生家庭居住,未必如以前那樣緊密,產生「空巢老人」的孤寂感。甚至可能因為身邊的朋友陸續離世或健康不佳,同時社交圈縮小,缺乏社會支持也會使情緒低落。

健康-中醫調理-長者抑鬱-解鬱-食療

長者往往較關注身體方面而忽視心靈方面的症狀,然而當抑鬱情緒來襲,造成的影響絕不容忽視。而精神方面的問題通常是有跡可尋的。如果長者時常失眠、食慾不振、容易倦怠、情緒經常低落、對所有事物失去興趣、覺得自己沒有價值,甚至透露有自殺傾向,這些都是抑鬱的徵兆,別以為是性格改變,自己和身邊的家人朋友要提高警覺,盡快向專業人士求助,接受治療。

抑鬱症相等於中醫的「鬱證」,最傷害五臟六腑中的肝、心及脾。肝氣本來好像樹木的枝椏一樣伸展,但情志抑鬱時,肝氣就被壓抑,就是中醫常說的「肝鬱」;凡事多思多慮,多愁善感,則傷害心、脾,使心脾兩虛。

健康-中醫調理-長者抑鬱-解鬱-食療

針對鬱證的中藥方劑,書中有不少記載,例如肝氣鬱結可用柴胡疏肝散;心脾兩虛的話使用歸脾湯。中醫也會根據因鬱證而產生的身體症狀例如煩躁、失眠、脅痛、消化不良等對症下藥。除了中藥方劑之外,還有針灸療法。針灸能調整氣血、疏通經絡,使患者心神放鬆,常用的經絡包括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足太陰脾經及足厥陰肝經;常用穴位包括神門、 內關、足三里及太衝等等。

所謂「藥食同源」,患者在家中配合食療也能幫助改善情志不暢。以下介紹幾款可以解鬱的食療給大家參考:

健康-中醫調理-長者抑鬱-解鬱-食療

一、 玫瑰白菊茶
將乾玫瑰花5克、白菊花5克、綠茶葉2克放入茶包中,洗淨後用500毫升沸水泡3-5分鐘,取出茶包後即可飲用,建議最多重泡一次。此茶有理氣解鬱之用,用於精神鬱結,胸悶煩躁者。

健康-中醫調理-長者抑鬱-解鬱-食療

二、 百合淮山粥
材料有鮮百合2個、鐵棍淮山1枝、米適量。先把米加入水中煮沸,加入切好的百合片和淮山片煮30分鐘即可。此粥有健脾養心的功效,用於情緒低落,納呆失眠者。

另外,音樂能夠陶冶性情,選對音樂更能改善抑鬱的情緒。中醫自古有五音療法,用角、徵、宮、商、羽五種不同音調的音樂來調節五臟的功能。角音屬於木,入肝,曲調聽起來親切爽朗,可以克制憂思抑鬱之情,代表曲目有《晚秋》、《胡笳十八拍》、《江南好》。適當音樂不僅能放鬆心情,更能提升生活質量。

老年抑鬱問題不容忽視,對長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影響深遠。家人、朋友和社會應攜手努力,通過早期發現、專業治療和情感支持,幫助長者走出抑鬱陰霾,安享幸福晚年。正如古語所說:「心病還需心藥醫」,關心與陪伴是對抗抑鬱的最佳良方。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儘早咨詢註冊中醫師意見。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若有關於仁濟醫院中醫服務查詢,請致電 2370 2216 查詢或瀏覽仁濟醫院網頁:
www.yanchai.org.hk 內中醫服務內容。

鳴謝:戴尉玲醫師
   註冊中醫師
編輯:何蒨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