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男飛魚何甄陶8月1日出戰奧運游泳單項初賽,雖然未能晉級,但卻在73名參賽選手中排名第24,刷新香港男將奧運最佳名次,可惜在賽後訪問中透露未必會參加2028年的洛杉磯奧運。儘管何甄陶暫時未能在奧運中奪取獎牌,但曾在「亞洲運動會」贏得銀牌,更在2021打破香港男長池游泳紀錄,憑21.92秒完成50米自由泳獲得巴黎奧運入場券,絕對值得大家記着這個泳手。
Category: 體育+
聚焦全國以至國際體壇盛事,採訪本地體壇精英,並透過積極追求運動科學及科技,推廣運動文化,推動新興運動,弘揚體育精神。
硬地滾球「世一」何宛淇在輪椅上努力不懈 直指巴黎殘奧舞台
硬地滾球世一何宛淇雖然自小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但憑着對運動的熱誠及意志力,曾於多個大賽及殘奧會為港爭取多面獎牌,今集宛淇將分享硬地滾球如何改變她的一生。- 《謙仔有請》主持人Tony
香港游泳|港隊女飛魚何詩蓓連續兩屆有獎牌!細數歷來多個游泳紀錄
何詩蓓(Siobhan)於巴黎奧運的女子200米自由泳項目中勇摘銅牌,賽後受訪她說在今屆比賽能感受到現場觀眾的支持,特別高興。事實上,港人對何詩蓓絕不陌生,繼2016里約奧運及2020東京奧運,今屆2024巴黎奧運是何詩蓓第三度出戰奧運,持續勇態。而何詩蓓過往屢創佳績,為香港贏得了多項殊榮,不枉「港隊女飛魚」的稱號。
2024巴黎奧運|黃鎮廷高齡轉全職曾被指「資質麻麻」由「冇所謂」到「咬住唔放」成港乒一哥
港隊乒乓球隊一哥黃鎮廷,世界排名第50位,曾於乒乓球世界盃奪得男子單打銅牌,與杜凱琹混合雙打於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奪得3面銅牌,過去曾參加2次奧運,今年繼續出戰巴黎奧運,雖然混合雙打不敵南韓排第4名作結,但男子單打項目成功晉級32強,仍有奪牌希望。這位乒乓球男將雖然暫未在奧運中奪得獎牌,但他的實力絕不可小覷。他是一位全職運動員,同時也是一位新手爸爸,當年高齡轉全職,曾被教練指「資質平平」,直至遇上對手吉村真晴,一場比賽讓他脫胎換骨 ,成為一位獨當一面的運動員。
2024巴黎奧運 | 張家朗男子花劍個人賽再奪金 比賽曾陷逆境 憑一種心態反勝封王
張家朗在巴黎再創神話,為香港寫下奧運第4金的歷史。今屆巴黎奧運,張家朗再現抗壓本色,戰勝一連幾場「逆境波」,金牌賽中經歷3次「一劍定勝負」,最終憑着「強大的心臟」以15:14擊敗對手成功衛冕,為香港奪得歷史上第2面的奧運男子個人花劍金牌。
呢種運動鍛煉不當可致腰椎間盤突出 痛到半夜扎醒
26歲的王嘉莉是香港柔道隊歷來第三位踏上體育盛事舞台的選手,亦是港隊相隔12年再取得參賽資格剛出戰體育盛事。她雖然於32強止步,但經此磨練見證自己的成長,未來應走得更遠。筆者亦是一位柔道教練,所以深明運動員能獲得佳績,是經過長年累月受訓,而柔道注重練習護身法以安全方式跌下,即使如此,過程中仍有機會受傷,有選手便因為腰椎間盤突出感腳痛求助。
香港劍擊|香港女重「世一」江旻憓 兩度膝傷爆超正能量金句:克服傷患是我的強項
江旻憓(Vivian)在 2024年巴黎奧運的重劍項目奪得奧運金牌!這面金牌不單止是港隊於今屆奧運第一面金牌,更是港隊史上第三面金牌。現時世界排名第一的江旻憓,作為香港「劍擊一姐」,江旻憓今次也刷新了個人在奧運的最好成績,可謂成功達到體育生涯的最高峰。立即了解一下香港女重「世一」,「微笑劍后」江旻憓的劍擊生涯。
2024巴黎奧運|巴黎奧運官方以畫作紀錄張家朗生平 張家朗備戰心法 : 平常心應對
香港劍擊隊今屆再接再厲,除了東京奧運金牌得主張家朗,選手陳諾思、何瑋桁及江旻憓同樣獲得資格參與巴黎奧運,「張家朗能否衛冕」成為焦點之一。張家朗與法籍教練Gregory Koenig(Greg)近日公開備戰心情及準備,張家朗表示以平常心應對;Greg則承認對今屆有期望,最大關鍵在於張家朗的心理質素。
2024巴黎奧運|開幕禮5大精彩亮點 兩大頂級歌后、一代球王驚喜現身 人氣動畫電影角色可愛登場
2024巴黎奧運於香港凌晨時間 (7月27日)在塞納河正式掀開序幕,舉行盛大開幕禮。今屆奧運打破傳統,在戶外地點舉行,集結超過30萬名觀眾一同參與這項盛事,今屆除了有體壇巨星及國際級歌后登場,更有一連串富有法國特色的表演項目,立即重溫5大精彩亮點!
「亞洲3分王」翁金驊縱橫籃球界崗位30年 面對挑戰憑一招逆難而上
外號「亞洲3分王」翁金驊,為香港甲一籃球其中一支球隊的總教練、及電視台籃球評述員。本集將會和翁sir細訴何謂運動員的專業精神,及成為一位好的體育評述員應具備什麼特殊條件。- 《謙仔有請》主持人Tony 香港籃球界神話,縱橫不同崗位超過30年 籃球愛好者想必曾聽過翁金驊的名字,不少籃球賽事都能聽見他的旁述,而他也曾為香港著名籃球員,於1990至2006年間,代表香港男子籃球隊上陣超過250場賽事,也曾奪得亞洲賽的「三分球神射手」獎。醉心籃球的他,退役後仍繼續推動青少年籃球工作,既在中學推廣籃球運動,也是香港甲一的總教練。 新一代資源豐富為優勢 超過30年的籃球生涯,翁金驊看盡了籃球世代的變化,也認為當今的球員比從前幸福。今時今日有很多有心人願意投放資源舉辦不同活動,配合社區推廣,讓年青人多了機會與平台接觸籃球,家長更會為小朋友請私人教練。翁金驊認為香港球壇應學習外地的成功例子,將甲一籃球賽產業化,讓本地籃球界發展得更好。 年青人後天需在技術與心態裝備自己 年輕球員該如何裝備自己?翁金驊直言心態最重要,機會較多,同時競爭也更大。他又說不要因為有豐富資源就覺贏在起跑線,後天都需要自己的努力與鬥志、持之以恆的精神。他認為新一代應利用科技裝備自己,例如各類運動醫療、運動科學,通過數據監測,控制自己的肌肉與飲食等等,即使先天高度不足,都能靠後天技術補救。 對運動熱愛是成評述員首要條件 近年不少人有志投身體育記者和體育評述員的行業,「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計劃」過去11年提供多元化的活動和訓練,讓青少年體驗體育傳媒工作。翁金驊擔任籃球評述員多年,又有何建議給這些年青人?他認為口才並非最重要,而秘訣在於要對運動熱愛,且願意鑽研籃球的點滴、賽規等,建立個人風格和獨特見解。他又建議年輕人多與他人交流溝通,令自己不斷進步。 香港賽馬會全力支持:《體壇盛事 家‧國之光》《謙仔有請》節目重溫,請瀏覽:https://bit.ly/4c4e1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