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需要長期管理的疾病,患者必須定期監測血糖,以維持病情穩定。「篤手指」是常見的自我血糖監測方法,然而頻繁刺手指不僅麻煩,還會引起疼痛,難免讓患者感到困擾。儘管如此,「篤手指」的關鍵作用在於能及時反映血糖變化,並可配合抽血所得的數據,成為醫生臨床診斷的重要參考。由於糖尿病症狀通常不明顯,患者需透過日常「篤手指」來了解血糖控制狀況,從而調整飲食與生活方式,維持健康。

主持: 為甚麼糖尿病患者需要透過「篤手指」來監測血糖水平?今天我們邀請到養和醫院內分泌及糖尿病中心護士梁仲怡姑娘為大家解答。梁姑娘,正確的「篤手指」方法是什麼?在哪些情況下需要進行「篤手指」?
護士: 無論是檢測血糖還是捐血,都需要用針刺手指採血,俗稱「篤手指」。捐血前「篤手指」的目的是檢查血色素,確保符合捐血標準;而糖尿病患者(又稱糖友)則透過「篤手指」來檢測血糖水平。血糖與飲食密切相關,食物消化後,糖分會進入血液,因此「篤手指」或抽血是檢查血液中糖分的方法,這項數據對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
主持: 十指痛歸心,為甚麼一定要用這種方法呢?
護士: 長期疾病可能會導致身體不適,例如高血壓會引起頭痛,心臟問題會引發胸痛等。然而,血糖過高並不會直接引起不適或疼痛,因此身體缺乏明顯的警示。為了了解和監測血糖控制情況,患者必須定期進行「篤手指」或抽血檢查。
糖友不可能每天或每週都到醫院抽血,而且抽血較為疼痛,亦需預留額外時間回醫院。而自我血糖監測,可以讓患者能夠更方便、更能自主地決定何時需要監測血糖。血糖變化與飲食和運動直接相關,吃得過多,血糖會上升;吃得少或運動後,血糖則較為穩定。但身體不會直接告訴你血糖的高低,所以需要透過血糖監測來了解。
主持: 「篤手指」通常使用無名指,可以使用其他手指嗎?
護士: 其實十隻手指都可以使用,我們建議輪流使用不同手指,避免同一隻手指因反覆指尖採血而受傷,引起腫痛。
主持: 檢測血糖的頻率有標準嗎?甚麼時候應該「篤手指」?
護士: 檢測頻率因人而異,基本建議是每週至少檢測一次,以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如果情況穩定,建議每天早上空腹時檢測一次,作為基線數據。餐後兩小時檢測則能更準確地反映食物消化吸收後的血糖水平,數據更具參考價值。
初期,糖友可以記錄每餐後的血糖數據,建立個人血糖記錄,觀察哪些食物對血糖影響較大。例如,早餐習慣吃麥片三文治,可以透過檢測發現吃麥片三文治後血糖較穩定,則不用再頻繁檢測血糖,當下次選擇沙嗲公仔麵則針對公仔麵進行測試,這樣能更精準地作出食物的選擇。
檢測血糖涉及成本,血糖機和試紙都是消耗品,每次檢測都需要更換試紙。因此,糖友需要平衡三方面:一是經濟負擔;二是能否接受「篤手指」的疼痛及見血的心理壓力;三是飲食與生活的平衡。糖尿病患者需要健康飲食,但也不需要過分嚴苛,否則難以長期堅持。最理想的情況是既能享受食物,又能維持血糖在合理範圍內。我們常提醒糖友不要覺得「篤手指」是痛苦或浪費金錢的事情,在了解哪些食物份量不會導致血糖超標後,其實可以適當減少檢測頻率,節省試紙並減輕痛楚。
抽血和「篤手指」是兩種不同的檢查方式。抽血主要檢測糖化血紅蛋白(又稱血糖平均數),反映過去三個月的平均血糖控制情況。結合日常「篤手指」的數據,醫生能夠評估近期的控糖效果。如果發現問題,可以參考「篤手指」數據,分析哪一餐或哪個時段出現問題,幫助患者調整飲食或生活習慣,達到更好的控糖效果。

主持: 醫生可以根據數據了解病情,與患者共同檢視和跟進。在哪些情況下患者需要增加「篤手指」的次數? 護士: 不僅是糖尿病患者,一般人也可以定期檢測血糖。正常血糖範圍中,空腹血糖度數應介於4至6 mmol/L。如果「篤手指」數值在此範圍內,屬於正常。餐後兩小時血糖應從進食第一口開始計時,例如早上7點吃早餐,從吞下第一口食物開始計算,9點左右測量,誤差15分鐘內沒有大礙。理想情況下,餐後血糖度數應低於8 mmol/L。
不同食物對血糖的影響差異很大。例如,我曾因忙碌而沒有進食,只喝了一盒較甜的紙包飲品,血糖度數隨即升至9至10 mmol/L。因此,選購飲品時要留意標籤上的糖分含量。營養師會教糖友計算食物糖分,但透過餐後血糖實測,更能反映食物分量是否合適。
主持: 如何有效平衡「戒口」與生活質素?
護士: 我們常勸喻患者不要將飲食控制看得太嚴苛,而應注重食物選擇。例如在自助餐中,選擇甚麼食物、吃多少,都能直接影響血糖,這都是糖友的選擇。餐後血糖數據能反映食物選擇和分量是否合適。如果想品嚐某種食物,可以透過檢測適當地調整分量,確保血糖在安全範圍內。
餐前血糖應介於4至6 mmol/L,餐後兩小時不超過8 mmol/L,這是美國糖尿病學會的建議。但血糖控制需要個人化,應根據年齡和身體狀況調整。例如,60歲以下的成人最好保持空腹血糖在6 mmol/L以下;70歲左右可放寬至7 mmol/L以下;80歲以上的長者,8 mmol/L以下也可接受。如果血糖控制太緊至低於4 mmol/L以下,可能會出現低血糖,導致頭暈、出冷汗,甚至增加跌倒風險。
因此,血糖控制不能一概而論。糖友應與醫生或護理人員討論,根據自身情況訂立合適的血糖範圍。過於嚴格的控制可能引發低血糖,對患者並非好事。
主持: 正如梁姑娘所說,每個人的情況不同。糖友如有疑問,應向主診醫生查詢個人化標準,飲食上適當放鬆,持續留意身體狀況。感謝梁姑娘的詳細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