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港人加入跑步行列,單是2024年,本港就舉辦過百場跑步賽事,當中最為人知曉的渣打馬拉松今年「達標跑手」報名人數更較去年增加近5成。跑步運動有效增強心臟健康,但不懂分寸往往就會造成心臟疾病風險!香港心臟專科學院一項調查發現,不足一成受訪者跑步比賽前,有接受訓練及專業評估,而學院院長梁達智提醒市民運動前應做足「安心措施」,包括進行潛在風險評估。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於今年7至9月進行問卷調查,訪問753名市民,結果顯示大部分受訪者了解運動過程中出現胸痛、心悸等症狀時,應立即停止運動並求醫。不過,在曾參加過跑步比賽或馬拉松的受訪者中,僅8%表示賽前曾接受適當訓練及專業體能評估。
本港在2012、2015、2017、2018及今年的渣馬賽事中,均有參賽者暈倒後不治,反映參加跑步賽事的港人運動認知不足,增加意外風險。
有鑑於近年運動猝死的個案時有所聞,香港心臟專科學院 (HKCC) 與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HKASMSS)共同發表聯合聲明:長跑運動前參賽者評估 (2024),強調跑步者參與長跑運動前應確保身體狀況足以應對運動強度,尤其所有具潛在風險的跑步者應考慮在參加長跑運動前諮詢醫生,評估其體能是否適合參加比賽。
另外,調查發現大多數受訪者對運動認知存在誤解,僅五分之一受訪者知道世衛建議運動時數,即成年人每周應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劇烈強度的帶氧運動。
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會長雷雄德博士指,新手應在專業指導下進行運動,以長跑為例,在教練輔助下制定個人化的訓練計劃,包括選擇合適裝備、訂立訓練目標、規劃運動程序、學習運動技巧及控制運動強度,有助於提高訓練效果同時降低受傷風險。運動前進行專業評估及訓練不僅能提高安全性,也能確保運動效果最大化,提醒市民建立正確的運動基礎,才能健康及安全地享受運動的樂趣。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暨世界心臟日2024-25籌委會主席梁達智醫生指出,運動猝死發生時往往短時間內可致命,不可輕忽,即使1個出事也嫌多!
梁達智提醒,市民運動前應做足「安心措施」,包括進行潛在風險評估,由醫護人員判斷是否適合做運動,運動及公眾場地應增設 AED ,以便市民心臟驟停時可以在黃金救援時間內立即急救。
將於2025年1月5日舉行的「世界心臟日健心跑 Run for Heart」,賽道每 350 米就設有一個 AED 站,同時亦有背攜 AED 並受過專業訓練的 AED Runner 陪跑,堪稱「全港 AED 密度最高的跑步比賽」,希望藉此提高大眾對 AED 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