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連番下跌,三月業績期後,不達盈利或派息預期的企業股價大幅下挫的股份比比皆是。分析員團隊報告指很多企業市值已低於現金價值,商討可否買入甚至重倉。我們看到很多公司賬上淨現金非常多,導致FCF/EV(自由現金流/企業價值)的收益率很高,這類公司裡往往會出現一些價值陷阱。
點擊收看Youtube 節目詳細分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Oe5RqEiZFo
其實,管理層如何配置現金是這個問題最關鍵的因素。作為小股東,這些現金不同於我們錢包裡的錢,可以隨意支配。本質上公司現金是管理層代股東投資。如果管理層也是大股東,代理成本較低,因為本質上利益是一致的,但過低的股權會存在潛在衝突。管理層代表股東投資,包括他們面臨哪些投資機會?使用現金的歷史如何?
必須根據公司管理層的歷史表現和經營業務情況來判斷這筆錢會怎麼用?如果股價非常便宜,管理層可以通過回購來為剩下的股東創造價值;公司也可能坐享現金,每年只賺取銀行利息;或者投到現有業務中去;或者大舉收購,若大量的收購以失敗告終,這個現金可能就消散了。
那麼理論上,這筆大額現金可能一文不值,也可能可以給個全價(回購或分紅)。如果管理層三年或更長時間後還是坐享現金,考慮到機會成本折現,這筆現金當下對投資者來說可能要用折現角度來考慮。
如果核心業務擁有一個較高的合理價值(管理層應比投資者更有把握),若價格大幅低於這合理價值,這種情形應該還是好生意短期遇到了非常極端的情況才會出現。那麼管理層這個時候更應該做的是繼續投資夯實主業同時趁著低估進行大量回購,這是千載難遇的機會。否則這個管理層的利益可能衝突於小股東。
對於煙蒂股還是要分散,小股東沒辦法主動推動價值回歸,那麼個股的價值回歸之路可能千差萬別,有的走著走著就走丟了。時間是壞生意的敵人,好企業和差企業之間的區別在於,在好企業裡我們會做出一個接一個的輕鬆決定,而差企業的決定則常常是痛苦萬分的。
這再次強調了管理品質的重要。在滿足增量資本以支持增長需求,並在資產負債表上留下一些以備不時之需後,管理層分配剩餘資本的管理技能有多好,這部分剩餘資本可以用於現有業務線或新業務或支付股息。
管理層是否足夠謹慎和明智,能夠將剩餘資本有意地只分配給好的業務,還是已經顯示出了將剩餘資本分配給劣質業務的傾向。通常,即使是最好的管理層,他們的能力也僅限於一項或兩項偉大的業務。偉大的管理在新的業務中可能被證明是「失敗者」。偉大的企業家也是如此。一個偉大的科技型企業家不太可能擅長管理消費者企業。管理技能不容易從一個業務轉移到另一個業務。不管你怎麼想,這都不是那麼容易的。
因此,一個管理層將資本配置到更新業務的能力讓人懷疑,即使它是一個偉大的管理層,並在其原有業務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當管理層表現出一種不斷嘗試更新業務的傾向時,人們就會對它產生深深的懷疑,因為它失敗的風險很高。
因此,資本配置的好壞是一個優秀管理的關鍵標誌,這意味著有時什麼都不做可能會得到更大的回報。如果一個人有一個很好的商業想法,它有很大的機會,同時有能力取得成功,最好是利用這個業務,而不是涉足太多的新業務,因為根據平均法則,能力圈之外會遭受打擊,而且這不僅會影響新業務,還可能對現有的業務產生有害的影響。
管理層的智慧在於有能力知道在哪裡配置資本以及在哪裡拒絕涉足,有勇氣和信念保持專注,有能力明智地避免向缺乏核心競爭力的業務配置增量資本。這種聰明而且明智地配置資本的能力,是對管理層紀律、性格、氣質和耐力的根本考驗。
其次,管理層是否有智慧,不將企業不需要的不必要現金囤積在資產負債表上,而將其返還給投資者。
當過多的現金被囤積在資產負債表上時,它有可能產生以下不良後果:a)稀釋ROCE(已動用資本回報率)和ROE(股本回報率),ROE是一個判斷管理水準的非常重要的定量指標;b)放鬆經營的嚴密性,鬆散的運營管理和很低的效率;c)可能走出管理層的能力圈涉足新業務。所有這一切的後果是減少或侵蝕價值創造。
心安自在
【關於 #龍稱】
佛教徒。龍天護法之象,心法相稱之本。少年時移居香港,高中開始接觸財經訊息並學習投資,至今凡三十年。投資既是個人興趣,亦為終身事業。曾任職於《信報》,與曹仁超先生結下忘年之交,有師徒之情。後曾就職於歐美投資銀行。
財富多寡與否在因果,也在心量,因果展現為運氣與能力,心量可改理解為布施、渴望、蓄水池等等,心量越大,福報也越大。在每一個當下把握主動,以積極態度守護財富乃至人生愿望,財富增長、心想事成是必然結果,也能為有緣人帶來光明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