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城廣播主辦的《共創明Teen星級導師》活動,上周五(22日)特別安排「共創明Teen」約20位學員參觀新城。身兼《共創明Teen計劃》星級導師的新城廣播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馬浚偉跟一眾學員互動交流,鼓勵年輕人勇於探索、積極學習新知識。新城財經台台長魏美珍則親自講解香港大眾傳播事業的發展,讓學員深入認識媒體運作及資訊素養。

活動設有多個體驗環節,包括參觀直播室、參與電台訪問及報道天氣等實踐機會,讓學員親身體驗廣播工作的實際操作。馬浚偉百忙中抽空,現身為學員打氣,並表示在新媒體時代,廣播內容已全面數位化轉型,現今用戶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即可收聽所有廣播節目,與過去僅能透過收音機收聽的時代截然不同。

馬浚偉還特別介紹新城廣播的應用程式已擴展至多元內容,包括電視節目、Podcast、英語學習、廣播劇、各類型音樂及MV等,他表示:「APP內可以做到很多事情,包括學習,學英文、普通話、聽故事等等。新城不僅是電台,而是一個全媒體,每個直播室都有視像製作功能,可以做到音頻和視頻同步播出。」

馬浚偉又表示,新城廣播作為持牌廣播機構,承擔著社會責任,節目內容必須符合相關規管要求,他強調媒體素養的重要性,並希望透過是次活動讓年輕一代更了解廣播行業的運作,而一班學員亦表現積極,踴躍參與各項體驗環節。馬浚偉又即場邀請學員參加今年12月27日舉行的「新城勁爆頒獎禮」,讓學員有機會觀摩大型節目製作的過程,令學員們開心又興奮。

至於魏美珍則向學員詳細闡述了香港廣播業的發展歷程與跨媒體轉型,特別強調了新媒體時代的媒體素養與社會責任。魏美珍指出,傳統電台電視通過大氣電波傳播,受到通訊局嚴格監管,於2000年互聯網興起後,新媒體等網上平台湧現,傳播速度更快且無地域限制,社交媒體更催生了KOL現象,現在任何人不需要牌照都能成為內容傳播者。

新城廣播積極拓展跨媒體領域,除了三個傳統電台頻道外,還開發了「新城八大家」平台,推出MBO TV將電台內容視像化,今年更推出Podcast,並經營多個社交媒體頻道。魏美珍強調新聞處理需遵循專業標準,選擇題材時需考慮七大因素:時宜性、影響性、異常性、衝突性、顯要性、接近性和趣味性。

魏美珍特別提醒要警惕三類信息,包括假消息、負面消息和隱私,即使是AI生成的內容,傳播者仍需承擔法律責任,她稱:「傳播這類消息前,務必要思考清楚,確保訊息真實可靠。」魏美珍總結時表示,在資訊爆炸時代,無論是專業媒體工作者還是普通市民,都應當重視媒體素養,不應傳播未經證實的內容,履行社會責任。

是次活動還安排了學員進入錄音室體驗錄音過程,並由節目監製Michael Beat傳授廣播技巧。學員芷晴在體驗後表示,自己首次接觸專業錄音設備,並意識到播音工作的細節要求:「原來麥克風要靠近一些才能清晰收音,說話速度不能太快,咬字要清晰,讓觀眾聽得明白。雖然錄音時略有緊張,但都能順利完成。」被問及體驗後是否對媒體行業產生興趣,該學員表示原本計劃向舞蹈方向發展,但此次體驗讓他開始考慮嘗試播音或主持工作:「因為被讚聲音清晰,自信心提高了。」

芷晴還表示,體驗不僅加深了對播音行業的認識,更啟發了未來職業發展的新方向;她亦分享初到電台時的印象:「一開始以為電台作為一家公司,氣氛會較嚴肅,但實際環境輕鬆,容易融入。」芷晴同時大讚「共創明Teen」的計劃幫助她參與不同體驗及交流活動,而這個計劃同時幫助低收入家庭的學生,讓這些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各項體驗活動,所以十分支持。
馬浚偉即興安排了學員進入直播室報天氣,吸引不少學員舉手參與,就讀中四的學員Piani獲挑選入直播室,體驗報導天氣,勇氣可加的她更獲馬浚偉送出一份禮物作為鼓勵;事後她坦言非常緊張,因未嘗試過向全港市民廣播,為做好準備,該學員不僅提前多次練習,更特意請朋友錄下過程以作留念。

過程中,Piani稍為感到慌亂,出現了數秒dead air和「食螺絲」,現場人士都替她抹一把汗,但整體表現獲在場人士鼓勵。被問及會否因這次體驗而對廣播行業產生興趣,她表示參觀後對廣播工作認識加深,但未來會否朝此方向發展,需視乎公開考試成績及個人興趣而定。Piani亦分享指,透過此次活動及聽取廣播業界人士分享,對新聞製作流程及網絡媒體資訊傳播有更深入瞭解,獲益良多。
圖片:新城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