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菲律賓以東的熱帶氣旋,預料將進入南海北部並逐漸增強。今日上午8時,位於菲律賓以東的熱帶低氣壓集結在馬尼拉以東約750公里,預料向西北或西北偏西移動,時速約22公里,大致移向呂宋北部一帶並逐漸增強。按2025年起生效的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熱帶氣旋名字順序,該颱風將定名為「韋帕」。

根據天文台的預測路徑圖,該熱帶氣旋接近本港時將屬颱風級別,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145公里。天文台的九天天氣預報,料周日(7月20日)及周一(7月21日)初時離岸及高地達8級,即烈風級別。間中有狂風驟雨及雷暴,海有大浪及湧浪。

天文台表示,位於菲律賓以東的熱帶氣旋會在今明兩日大致移向呂宋北部,隨後進入南海北部並逐漸增強,有較大機會移向廣東西部沿岸一帶,但其路徑及強度仍存在變數,市民應密切留意天文台發布的最新天氣消息。
東登 西登 影響大不同
天文台曾指出,熱帶氣旋在香港東面還是在西面登陸,帶來的影響差天共地。氣流在北半球以逆時針方向進入熱帶氣旋中心,如果熱帶氣旋在香港的東面登陸,本港將會吹偏北風,但因內陸山勢阻擋,風速會較低,而且也較乾燥。相反如果熱帶氣旋在香港南面掠過到香港西面登陸,強風會正面吹襲香港,而且東南風更會把海水推向岸邊,形成風暴潮,所以若是「西登」,將會帶來巨大風災。
天文台昨日亦發布網誌,指該低壓區於晚上增強為熱帶低氣壓,由於該區垂直風切變較弱,海面溫度亦超過30度,加上高空反氣旋南側的偏東風跟西南季候風在該區匯聚,為該熱帶氣旋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網誌又指,不同電腦預報模式對於該熱帶氣旋的移動速度、路徑及強度仍存在分歧。因應近兩三年人工智能電腦模式迅速發展,其對大尺度天氣形勢的預報表現已經達到甚至略優於傳統電腦模式的水平,誤差普遍較傳統電腦模式小。




圖片來源:天文台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