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待在室內也會中暑  一文了解症狀/急救方法

小心!待在室內也會中暑 一文了解症狀/急救方法

持續高溫!在劇烈運動或酷熱天氣下,人體流失過多水份及電解質,令心臟無法正常運作,有機會導致熱衰竭。一旦處理不當,人體無法自我調節體温,並惡化至其他中暑症狀,中暑後果嚴重,可致命!別以為只有戶外活動才會中暑,其實留在室內亦會中招。究竟中暑有何先兆?如果懷疑有人中暑,該怎麼辦?如何預防中暑?

健康-疾病資訊-酷熱天氣-高溫-中暑

中暑三個不同階段

人的體溫通常保持在攝氏36℃到38℃之間,主要依靠排汗來散熱以調節體溫。如果人體無法透過流汗等機制有效降低體溫,就容易導致「熱傷害」,即不同程度的中暑現象,而中暑是最嚴重的一種類型。

第一階段:熱痙攣(Heat cramps)

症狀

此階段屬於輕微中暑,通常是在人體在高溫下長時間活動或運動,導致大量出汗,使身體水分和鹽分流失,造成血液中的鈉、鉀離子濃度降低,引致肌肉不自主抽搐和疼痛。

處理

1.休息在陰涼處
2.補充水分
3.透過風扇或濕毛巾降溫

健康-疾病資訊-酷熱天氣-高溫-中暑

第二階段:熱衰竭(Heat exhaustion)

症狀:熱衰竭為中度中暑階段。患者通常會有頭暈、疲倦、噁心、嘔吐、心跳加速、流汗加劇、口渴及肌肉抽搐等症狀。熱衰竭的中心體温上升,但並不會超過攝氏40度。如果患者這時仍然留在酷熱的環境中,便會出現更加危險的情況——中暑。

處理

1.立即轉移到陰涼處
2.進行冷敷或用冷水沖洗
3.補充電解質飲料

健康-疾病資訊-酷熱天氣-高溫-中暑

第三階段:中暑(Heat stroke)

症狀:中暑為中暑最嚴重的階段,危及生命,必須立即處理。患者體溫劇升(通常超過40°C)、皮膚乾燥、無汗、嚴重精神混亂或昏迷、呼吸急促或心跳不規則。

處理
1.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2.在等待醫療救援時,盡量降溫(用冷水、冰塊等)

健康-疾病資訊-酷熱天氣-高溫-中暑

自我檢測是否中暑

想知道自己有否中暑風險?以下是台灣的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一個簡單自我檢測中暑表,如果下列多數症狀都與當下的狀況符合,代表有可能中暑了,請停止所有正在進行的活動,並立即求醫,以免錯過黃金的治療時間。

症狀沒有
頭昏?頭痛?
虛弱?口乾?
肌肉痛、肌肉痙攣?
嘔吐?嘔吐2次以上?
反應變慢,渾身虛弱不對勁?
皮膚燙、體溫高?
失去意識超過1分鐘?

健康-疾病資訊-酷熱天氣-高溫-中暑

室內都會中暑?

中暑並非僅限於戶外活動,室內環境同樣存在風險。造成室內熱傷害的主要原因在於空氣流動不暢。當室內溫度上升時,人體的散熱能力減弱,產熱速度超過散熱速度,導致環境熱能無法有效排出。這種情況在空氣不流通的空間中尤為明顯,若人體的溫度調節能力不足,就容易出現熱傷害的症狀。不得不提,在高溫天氣下,密閉的車廂被艷陽直射後,恍如焗爐,加上車內又無通風,沒有對流的空氣,溫度會有所升高,所以應避免獨留在密閉的車內。

老人、兒童,以及有慢性疾病的人(患有心臟病、糖尿病等人士),對高溫的耐受性較差,容易受到熱傷害的影響,屬於高危人士。

預防方法

1.保持良好的空氣流動。

2.在高溫天氣中,使用空調或其他冷卻設備來降低室內溫度。

3.適時補充水分。

4.避免在室內高溫時段進行劇烈運動或長時間逗留。

健康-疾病資訊-酷熱天氣-高溫-中暑

懷疑有人中暑,該怎麼辦?

綜合消防處、香港聖約翰救傷、醫管局,一旦懷疑有人中暑,大家應保持冷靜,並可參考以下的建議,密切注意傷病者對降溫之反應。

1.把患者移到陰涼地方

2.解開及脫下患者緊繃的衣物

3.用濕毛巾替其抹身降溫

4.不要使用酒精為患者抹身降溫。別以為酒精紙巾可令人感到涼快,其實酒精會令皮下血管收縮,反而阻礙身體散熱。

5.如果患者處於清醒狀態,可讓他飲水,補充水分

6.如果患者未完全回復清醒時,切勿讓其飲食

健康-疾病資訊-酷熱天氣-高溫-中暑

如何預防中暑?

想減低中暑機會,大家不妨留意幾個要點。

1.多補水:多喝水或其他含電解質的飲料,補充因流汗而失去的水份和鹽份。避免飲酒和含咖啡因的飲料,因為這些飲品會加速身體水份透過泌尿系統流失。

2.散熱衣物:淺色、寬鬆和通爽衣物,有助身體減少吸收熱力,方便排汗和散熱。長袖衣服或防曬手袖,可保護手臂皮膚免被曬傷。戴上闊邊帽遮擋陽光及太陽眼鏡,以及和使用防曬系數15或以上的太陽油,有助保護面部及頸部。

3.避開遠足活動:在酷熱天氣下,大家不應作長程的登山或遠足活動,因散熱、高溫、出汗和疲乏都會增加身體負荷,容易中暑。

4.太陽非最猛烈時外出:戶外活動最好最好安排在早上或下午較後時間,在太陽非最猛烈的時間進行。期間亦要做足防暑措施,如帶備足夠水份、穿着合適衣服等。活動期間,亦不妨撐傘、多留在遮蔽的地方。

5.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在室內應保持空氣流通,盡量打開窗戶,利用風扇或冷氣保持通爽涼快。

6.別留在車內:不應留在停泊的汽車內。

7.散熱的工作環境:盡量安排在較涼快的時間工作。若必須在炎熱環境下工作,盡可能在工作地點加設遮蔭,開始工作後,循序漸進調整工作步伐,並適時在蔭涼處休息,恢復體力。

8.留意藥物反應:時刻警覺身體情況,尤其有需要服用藥物的人士,部份藥物如感冒藥、血壓藥、心臟病和精神科藥物等,可能會影響人體的體溫調節。若有任何疑問,應先諮詢醫生或藥劑師意見。

9.行山注意:在酷熱天氣下,不時有行山人士中暑,有學者曾表示,中年人士中暑風險較高,能量消耗大時可能引發隱疾,加上行山時的最大攝氧量超過身體能力的九成,心跳率高,多種因素之下中暑機會較高。

健康-疾病資訊-酷熱天氣-高溫-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