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音樂人都逃不過的坐骨神經痛!「腳痺痺」背後的危機|自然醫學博士吳錞銦

知名音樂人都逃不過的坐骨神經痛!「腳痺痺」背後的危機|自然醫學博士吳錞銦

坐骨神經痛是什麼?連天后都覺得困擾!

還記得英國樂壇天后愛黛兒在拉斯維加斯演唱會時,需要拄著拐杖登台的新聞嗎?原來她早在15歲時,就因為一個簡單的噴嚏而造成脊椎滑脫,此後便飽受脊椎問題困擾。在香港,同樣有知名音樂人受困於坐骨神經痛,曾為梅艷芳製作多首金曲的倫永亮,就因為長期彈琴的姿勢問題,坐骨神經痛發作至無法下床。

每天進行骨骼檢查時,總會遇到不少患者問:「為什麼我的腳會又痛又麻?」說到坐骨神經,這條人體最長、最寬的神經,從下背部一直延伸到腳尖,負責控制我們腳部的感覺和動作。當這條「超級高速公路」受到壓迫或損傷時,從臀部到大腿、小腿、腳尖,就會出現疼痛、麻痹、無力等連串不適的症狀。

病情發展通常是漸進的,初期可能只是腳趾間有些異物感,或者感到輕微發麻,很多人都覺得「習慣就好」。但這個「習慣」往往演變成惡夢:小腿經常無預警地抽筋、腳底像被火燒一樣、針刺般的疼痛感,嚴重時更會痛得半夜驚醒。我印象很深刻,有位病人專程從加拿大回港求助,就是因為這個問題折磨得他無法入睡。

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坐骨神經痛的致命源頭     

是不是年紀大才會有這種問題?其實不然,更常見的是因為長期姿勢不當、意外受傷,或是自然老化導致椎管狹窄、椎間盤突出、退化性腰椎滑脫等腰患所致。這些問題會壓迫到附近的神經線或神經根,引起疼痛,甚至影響走路。更要注意的是,如果壓迫到控制排泄的馬尾神經,可能會導致排尿、排便出現困難,嚴重者甚至會失禁。

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要怎樣知道自己是不是患上坐骨神經痛呢?」以下是一些簡單的自我檢測方法:

1.直腿抬高測試(Straight Leg Raise Test)

  • 平躺於地板或床上。
  • 保持膝蓋伸直,慢慢抬起一隻腳,如果在抬腳過程中(45度以下)出現蔓延性疼痛,表示可能有坐骨神經痛問題。
  • 換另一隻腳重覆測試。

2.膝胸測試(Knee to Chest Test)

  • 平躺於地板或床上。
  • 彎曲一隻腳,將膝蓋慢慢拉向胸部,然後換另一隻腳再測試。
  • 如果在過程中,感到下背部或臀部疼痛,可能提示有坐骨神經問題。

3.鴿子式伸展測試(Pigeon Pose Stretch)

  • 跪在地板上,將一隻腳向前彎曲,另一隻腳向後伸展。
  • 慢慢將身體前傾,保持這個姿勢。
  • 如果過程中臀部或腿部出現蔓延性疼痛,可能顯示坐骨神經受壓。

除了開刀,還有其他選擇嗎?

坐骨神經痛的問題,一定要開刀治療嗎?坦白說,雖然手術治療對嚴重病症確實有效,但需要面對手術風險、復原期,甚至術後回彈的問題。我們不禁會問,在病情未惡化至需要動手術前,有沒有更為溫和的解決方式呢?除了物理治療外,也可以考慮我們中心的自然醫學「脊柱重建工程」。有別於坊間只針對痛點的療法,「脊柱重建工程」把握人體骨架環環相扣的特點,系統式地審視患者的脊柱問題,從整體概念回正骨骼。

患者會先接受精準的全身骨骼檢查及觸診,分辨骨架結構位置是否正確,然後我們會使用專用儀器,依脊椎神經所分佈的解剖學部位,利用生物力學的槓桿原理,以精確的手法、力度、方向,迅速讓骨骼回復正位,讓受壓神經得以紓解,進而解除病痛的根源,過程中無痛、無創,零復原期,能夠逐步根治病因。

實用兩招教你在家舒緩腿麻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會教導患者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在家就能做:

  1. 海狗式體操

步驟一:俯臥,雙手撐在地板,與胸部成水平,深深吸一口氣。

步驟二:一邊呼氣,一邊慢慢撐起手臂,抬起上半身,肚臍微微離開地面,儘量挺胸伸直腰部

步驟三:維持動作1-3分鐘,每天進行1-3次。

「海狗式體操」能分散腰椎前側的負擔,降低椎間盤突出的風險,也能改善壓迫神經的程度,消除疼痛和發麻。

2.抱膝體操

步驟一:仰躺於平地,雙膝對齊,慢慢彎曲立起。

步驟二:雙手放在膝蓋上,慢慢大吸一口氣,一邊吐氣,一邊彎腰環抱膝蓋。

步驟三:維持動作1-3分鐘,每天進行1-3次。

「抱膝體操」能擴展變窄的脊椎管空間,對舒緩神經壓迫很有效,還能活化支撐脊椎的肌肉和增加腰椎的柔軟度。

「腳痺」不惹少!遇上初期症狀立刻求醫

除了上述的伸展體操外,我特別推薦游泳這項運動。「不是吧?痛到這樣還能游泳?」其實水的浮力正正能減輕脊柱和關節的壓力,同時又能鍛煉全身肌肉,是很好的復健運動。當然保持日常正確的坐姿,臀部儘量緊貼椅背,使用靠墊承托腰部,也能有效地緩衝脊柱的負擔。坐骨神經痛絕對不是無法根治的病症,關鍵在於及早發現,儘快求助。這些年來,我見過太多患者因為忽視初期症狀,最終演變成嚴重的痛症。很多患者都曾經向我表達懊悔,以為年輕人不會有這種毛病,每次感到腳麻就伸展一下,想說忍忍就過去。誰知道到後來,連走路都成問題。

Young man enyoing the day at the swimming pool

所以,下次當你感到腳部發麻、刺痛,或是朋友跟你抱怨「腳痺痺」時,請記住:這可能不只是一般的「坐得太久」,而是身體在向你發出重要的求救訊號。及早解決,為自己的健康把關,才能有更遠久的未來。

吳錞銦博士Dr. Yan
國際脊柱側彎聯盟創辦人
自然醫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