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氣患者自行「推肚」?醫生提醒1緊急情況可致缺血壞死

小腸氣患者自行「推肚」?醫生提醒1緊急情況可致缺血壞死

我們肚內有韌帶、腹膜、腸繫膜等結構,負責將肚內的器官固定在某些位置,所以我們不論坐或站,在不同姿勢下這些器官都不會隨意移動,也不會掉落到下腹的位置。然而,也有些器官相對來說位置比較「自由」,可以有一定的移動幅度,例如小腸、大網膜的脂肪。當腹壁肌肉較薄弱形成缺口,肚內的小腸、大網膜的脂肪等就會從缺口跌出來,並在皮膚下面凸起,形成小腸氣,正式學名稱為「疝氣」。

健康-疾病資訊-小腸氣-小腸-治療

外科專科高彩華醫生表示,一般來說,小腸氣會根據肌肉缺口的位置作分類,「最常見是腹股溝小腸氣,即腹部和大腿交界約『大髀罅』的位置,佔小腸氣中大約八成。另外有些病人接受過腹部手術後,疤痕下會凸起,稱為切口疝氣,成因是因為手術後皮膚癒合,但底層的肌肉和筋膜未能癒合所致。」

健康-疾病資訊-小腸氣-小腸-治療

小腸氣器官凸出時,是否會引起劇痛呢?

高醫生表示,大部分小腸氣病人會在長期站立或搬動重物時,小腸氣的位置會凸起或感到痛,有些則在行走一段時間後感覺「墜住」。若躺平後,小腸氣又會縮回肚內,「有些病人已有小腸氣多年,自己已經習慣了用某些方法,將凸出的小腸氣推回肚內,通常不適的症狀也會隨即消失。」

健康-疾病資訊-小腸氣-小腸-治療

但要注意,雖然有些小腸氣的情況是可以和日常生活「共存」,但亦有機會出現緊急的情況,例如曾有病人無論如何「推」也未能把小腸氣推回肚內,而且愈來愈痛,「其實是因為隨著年紀漸長,病人的肌肉愈來愈鬆弛,肌肉缺口愈來愈大,小腸氣的症狀也可能愈來愈嚴重。若果凸出的器官被腹壁肌肉缺口箍著,無法縮回肚內,便會產生急性併發症。例如若箍著小腸會引起小腸阻塞,箍著小腸血管更會引致小腸缺血壞死,需要緊急手術處理。」

所以,醫生一般也建議盡早以手術修補小腸氣,以免一旦變成緊急情況,處理上會有較大風險。

健康-疾病資訊-小腸氣-小腸-治療

「修補方法有傳統手術和微創手術,原理都是一樣的,」高醫生說,「首先要將跌出來的器官推回肚內,然後將小腸氣囊多餘的腹膜切除,再用外科專用的纖維網,以針線固定位置並覆蓋缺口。纖維網可以刺激周圍肌肉組織結疤,鞏固本來的缺口,防止再有肚內的器官再次跌出來。小腸氣修補手術成功率很高,復發率低。」如發現有小腸氣,請向外科醫生查詢。

鳴謝:高彩華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健康-疾病資訊-直腸癌-痔瘡-症狀

50歲婦女罹直腸癌誤當痔瘡!專家指出兩大症狀易混淆

不少人都曾經感覺到、甚至摸到自己肛門有凸起的異物,以為是痔瘡,但不痛又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於是就沒有理會。外科專科醫生高彩華提醒,痔瘡常見的症狀例如大便出血或覺得肛門有異物等,有機會將痔瘡和直腸癌的病徵混淆,因此切勿掉以輕心。

健康-疾病資訊-直腸癌-痔瘡-症狀

「曾經有一個病例,一位50歲女士,大便持續出血一年,她亦覺得肛門有異物感,但一直以為是痔瘡,沒有諮詢醫生。如是者過了一年,情況不但沒改善,且出血量愈來愈多,她不得不找醫生處理,檢查之下才發現原來已患上第四期直腸癌。」

高醫生憶述:「所以,雖然痔瘡個案有時未必需要即時處理,但最安全的做法還是諮詢醫生,接受適當的檢查,確定是純粹痔瘡問題還是需要做其他檢查去確定沒有其他大腸疾病。」

健康-疾病資訊-直腸癌-痔瘡-症狀

至於「痔療」方法,高醫生表示可以分為保守性治療、橡皮圈結紮、手術等三類。

保守性治療 —— 包括多飲水及多食纖維食物,養成良好的大便習慣以及藥物治療等,適合情況輕微的患者。

橡皮圈結紮術 —— 醫生會使用橡皮圈紮著痔瘡,阻斷血液供應,使痔瘡萎縮及自動脫落。附近的組織會結疤,將軟墊組織拉回去正常位置,避免垂脫或出血。橡皮圈結紮術只適合用於部份內痔,過程約數分鐘,可以在診所內進行,無需麻醉,病人復原快,但復發率較高。

健康-疾病資訊-直腸癌-痔瘡-症狀

手術 —— 包括以下三種:

  1. 傳統痔瘡切除手術: 「這是最徹底的方法,可一次處理外痔和內痔問題,復發率低,屬於治療痔瘡的黃金標準,但手術後有外露傷口,病人會較痛。」高醫生表示。
  2. 多普勒超音波引導痔瘡動脈結紮術:利用超聲波準確探測痔瘡血管位置,並落針結紮,切斷痔瘡的血液供應令它枯萎凋謝,手術後沒有外露傷口,痛楚輕微。但不能處理外痔或嚴重垂脫的問題。
  3. 痔瘡槍手術:利用環狀痔瘡切除器進行肛切除,將鬆弛的肛門組織拉回肛管內的位置,手術後會有一排金屬釘在腸內。由於沒有外露的傷口,痛楚輕微,不需要傷口護理,復原時間比傳統手術短。但復發率較傳統手術高。痔瘡槍亦有可能發生極罕有的併發症及後遺症。

總括來說,痔瘡有不同的治療方法;醫生會因應病人的情況,度身訂造一個最合適的方案。

鳴謝:高彩華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健康-疾病資訊-治未病-疾病預防-癌症-大便出血

大便出血唔敢問咩病?醫生列8病可能、最嚴重可致命|臨床腫瘤科謝耀昌醫生

大便出血並不罕見,但不少人因為怕尷尬而不敢問醫生。事實上,大便出血這個症狀可大可小,可能與長期便秘及長期用力排便有關,亦可能與大腸健康有關。今次由臨床腫瘤科醫生講解大便出血背後的可能性,讓大家提高健康意識。

健康-疾病資訊-治未病-疾病預防-癌症-大便出血

大便出血健康警號1.痔瘡

痔瘡是肛門內膜充血,腫脹,排便擠壓時,痔瘡便很容易出血,嚴重時會有血塊。症狀包括排便時感到疼痛,搔癢,通常在糞便末端有鮮血。

大便出血健康警號2.肛裂

肛裂是因為長期便秘,或長期腹瀉,擠壓肛門內膜組織,導致有傷口出現和皮層組織出血。症狀包括排便時有劇烈的疼痛感,糞便也會沾染鮮血。

大便出血健康警號3.食物或色素影響

食用特定食物像紅肉火龍果、胡蘿蔔、番茄、紅菜頭等會讓糞便因為植物性色素或纖維殘渣而被染成紅色。此外攝取大量櫻桃,芝麻等含有黑色素的食物,或富含鐵質的動物性食物,例如鴨血或豬血等食品,也可能解出黑色大便。

大便出血健康警號4.腸胃出血

腸胃出血,出血位置越前,例如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糞便越接近深黑色,有時還會有顏色較深的血紅色。若果出血位置靠後,例如降結腸、乙結腸、直腸位置,糞便則越接近鮮紅色。症狀包括排便時不會有明顯的疼痛感,整條糞便呈現紅色,或深黑色的糊狀糞便。

健康-疾病資訊-治未病-疾病預防-癌症-大便出血

大便出血健康警號5.憩室炎

憩室炎是大腸內壁脆弱,變薄,當糞便通過時,微血管破裂,導致大便出血。症狀包括排便時不會感到疼痛,糞便呈現暗黑紅色。

大便出血健康警號6.大腸炎

大腸炎,發炎令大腸黏膜出血,導致大便有血。症狀包括排便時不會感到疼痛,但有大便出血的情況,偶爾會有腹痛,發燒的症狀。

大便出血健康警號7.大腸息肉

大腸息肉是在大腸腸腔內突出於黏膜表面的病灶,大部分的息肉屬於良性,但根據息肉種類不同還是有癌變的機會。大腸息肉通常沒有症狀,但也有可能出現直腸出血,可以是由肉眼所見,或者是透過糞便隱血測試或糞便檢驗所發現。有些病人會出現沒原因的缺鐵性貧血或體重減輕,日常的排便習慣改變等等。

大便出血健康警號8.大腸癌

大腸內的腫瘤滿佈血管,容易破損,或是腫瘤潰瘍,造成大便出血。症狀包括糞便有血液,黏液,呈現暗紅色,還有機會出現腹瀉、便秘、不規則腹痛、貧血、體重下降等問題。

鳴謝:謝耀昌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