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調理|天灸療法唔怕食中藥、做針灸 把握三伏天調治鼻敏感

中醫調理|天灸療法唔怕食中藥、做針灸 把握三伏天調治鼻敏感

由於鼻敏感和傷風感冒的症狀相似,很多人都不清楚自己是患鼻敏感還是傷風感冒,加上症狀斷斷續續「唔斷尾」,更容易混淆。醫治傷風感冒主要殺滅病毒為主,但鼻敏感的成因複雜,每個人治療方法各異。今次由中醫介紹如何用天炙療法舒緩鼻敏感症狀,甚至令它消失。

健康-中醫養生-鼻敏感-天灸療法-三伏天

「醫師,我每朝起床後都不斷打噴嚏、流鼻水。時好時壞,已經持續好幾年了,有時天氣轉變症狀就更加嚴重。究竟這是鼻敏感還是傷風感冒?」王小姐前來求診時問。

經診斷後,我答:「你患的其實是鼻敏感,而不是感冒。」

鼻敏感的醫學名稱是「過敏性鼻炎」。由於鼻敏感和傷風感冒的症狀相似,很多人都不清楚自己是患鼻敏感還是傷風感冒。簡單來說,傷風感冒通常只會持續三至七天。所以如果症狀持續超過兩星期,那屬鼻敏感的機會相對較大。此外,傷風感冒可以伴有發燒、喉嚨痛、周身骨痛。 這些症狀在鼻敏感的病人身上一般是不會發生的。相反,鼻敏感的症狀多發生於鼻子局部。傷風和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能透過飛沫傳播。 鼻敏感卻是不會傳染別人的。

至於病因方面,中醫學認為鼻敏感多是由臟腑虛損,正氣不足,腠理疏鬆,衛表不固,加上風寒之邪或異氣侵襲所致。

「但我好怕食中藥苦、又怕針灸會痛,有無其他方法可以治療鼻敏感?」王小姐續問。
「如果真係好怕食中藥同針灸,其實可以嘗試做天灸療法。」我答。

健康-中醫養生-鼻敏感-天灸療法-三伏天

天灸療法指於三伏天或三九天以中藥敷貼貼於特定穴位上,以增強人體的陽氣。

按照中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三伏天」指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日子。而「三九天」指從冬至這天起稱一九,往後順數每九天為一階段,稱二九,三九,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有謂「夏養三伏,冬補三九」,於三伏天及三九天借助外敷藥物對特定穴位的刺激,能起到溫經通絡、溫陽固表、溫補臟腑的作用,從而達到防病治病、強健身體的效用。天灸療法一般適用於鼻敏感、哮喘、關節疼痛、手足冰冷、月經不調等屬虛寒性質的疾病。

健康-中醫養生-鼻敏感-天灸療法-三伏天

針對鼻敏感的患者,多會選用大椎、肺俞、脾俞、腎俞等穴位作敷貼治療,視乎患者皮膚對藥貼的耐受性,成人每次貼藥約1 – 2小時後除藥,小孩則貼20 – 30分鐘。

「咁鼻敏感可否斷尾?」王小姐續問。
「透過適當的治療,當然可以令鼻敏感症狀減輕甚至消失,但往後會否復發就很難說了,因這視乎日常生活的調理是否做得好。」我答。

由於鼻敏感的成因與日常生活的環境有密切關係,因此日常的生活調理往往是能否改善病症的關鍵。故此醫師應在對患者的醫囑上多加注意。

首要條件是增強患者的體質,因此適量的運動鍛鍊對鼻敏感患者是必須的。飲食方面,鼻敏感患者多屬於虛寒性體質,故飲食宜溫不宜寒,一般不宜食用生冷食品,如雪糕、汽水、魚生刺身及壽司等。此外,秋冬季節天氣轉冷時應穿著足夠衣物,避免受寒。而在春夏季天氣較熱時亦應注意,由室外進入有空調的地方時應先把汗水擦乾,並可加穿一件外套,防止風、寒之邪侵犯人體。如發現有明顯的致敏源(如︰灰塵、花粉、動物的毛髮及皮屑等),應盡量避免接觸。減少前往人多及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多打掃家居以保持衛生。

只要調理得宜,就可以減輕鼻敏感的症狀、同時減少鼻敏感發作的次數。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鳴謝:劉銧煒醫師
   高級中醫師
編輯:何蒨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