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高壓、快節奏的生活下,肩膊疼痛已成都市病。根據浸會大學與中文大學於2019年進行的調查,受訪的5000名市民當中,有近八成在過去半年內曾出現肩頸、腰背或膝關節不適或疼痛。研究團隊更指出,年輕患者顯著增加,主要與文職工作及長時間使用手機導致姿勢不良有關,引發肩頸肌肉問題。肩頸痛症有年輕化趨勢,而若「肩周痛」未能及時處理,更有可能惡化成「肩周炎」,絕對不容小覷。
Tag: 養和抗病兵工廠
「雙標記」精準診斷阿茲海默症|養和核子醫學科專科醫生胡君傑醫生
自感記憶力大不如前,例如忘記事情、重複提問,甚至在熟悉地方迷路,以為是正常退化?其實也可能是認知障礙症,當中以阿茲海默症最為常見,主要令記憶力及學習新事物的能力下降,退化的程度會隨時間惡化。隨着醫學科技進步,現時已有準確的正電子掃描,以追蹤「雙標記」的方式,偵測腦部的異常蛋白,幫助醫生判斷腦部的早期退化及嚴重程度,繼而決定適合的治療方法。
未夠50歲,就有五十肩?|養和醫院骨科專科醫生鄧偉文醫生
「五十肩」是常見的肩關節疾病,但患者想法大多是「只要還能活動,不影響日常生活,忍一忍便沒有大礙」。這種觀念正是導致患者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延誤處理病情的主因,結果延長康復時間,甚至令肩膀無法完全恢復正常功能,活動能力大幅下降。因此,一旦懷疑患上「五十肩」,應盡早求醫,以降低永久功能受損的風險。
基因檢測揭示癌症真面目|臨床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主任馬紹鈞醫生
基因就像人體說明書,記載著重要的遺傳密碼。在近年越趨精準及個人化的癌症治療中,癌症基因檢測佔重要角色,有關技術的發展更是一日千里,基因排序目前已發展至第三代,有助在更高成本效益、更快的速度下,更全面地揭示出腫瘤細胞的基因特性,有助醫生制定個人化治療策略。
微創手術可治療高血壓?|養和心臟科專科醫生黃曜東醫生
根據衞生署健康調查,香港15至84歲的非住院人口中,有近三成人患有高血壓。當中超過四成患者在參與調查前,甚至未曾察覺自己血壓超標,反映往往沒有明顯病徵的高血壓,確實是「無聲殺手」。現時,大多數病人會透過服藥和改善生活習慣以控制血壓,但其實藥物效果因人而異,亦有患者礙於副作用而導致用藥依從性不足,這些也會令血壓難以穩定受控。在這些情況下,病人可考慮進行一項微創介入手術,透過破壞過度活躍的交感神經,協助降低血壓。
甲狀腺手術知多啲|養和醫院外科專科醫生張源斌醫生
甲狀腺影響人體新陳代謝、成長及發育,是重要的內分泌器官。當甲狀腺出現異常,導致身體甲狀腺素過高或過低的話,便會對日常生活帶來困擾。「甲亢」的話會手震、失眠、眼球突出;「甲低」的患者則會感到疲倦、嗜睡等。當患者考慮手術時,卻擔心頸部會留下長長的疤痕,有損外觀。幸而現時已有不同的手術方式,適合不同病情及考慮的患者。
搶救腦中風「黃金八小時」|養和腦神經外科中心主任梁嘉銘醫生
中風是香港的第四大致命疾病,平均每年奪去三千多條性命,亦是導致永久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中風可分為兩大類型:出血性中風(腦出血)與缺血性中風(腦血管梗塞),後者在香港較常見,治療的關鍵在於盡快恢復血流。惟一旦患者腦部缺血時間過長,醫生決定治療方案時,除了考慮可以挽救的腦細胞情況外,更要評估長時間缺血後突然恢復血流,反而導致出血的風險。因此,中風治療除了分秒必爭外,也需要謹慎準確。
強迫症等同完美主義?|養和精神科專科潘佩璆醫生
你會常擔心家中門窗未關好或爐火未熄,因而反覆折返和檢查嗎?或明知身體或家居是整潔的但仍不停清潔打掃?當這些行為影響到日常生活,便可能已經超出單純「愛乾淨」或「追求完美」,甚至可能與強迫症相關,是一種需要正視的精神科疾病,及早識別和尋求適當幫助,令生活質素得到改善。
ADHD學童學習攻略|養和醫院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學科專科黃勵燕醫生
常言道:「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倘若小朋友患ADHD(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父母更面臨重重挑戰。當孩子在學習上屢屢受挫、行為難以捉摸,家長或許會感到無力,甚至影響親子關係。然而,這些看似「不聽話」的行為,背後往往是孩子努力適應與渴望被理解的訊號。從理解ADHD學童的獨特需求出發,父母能更有效地引導孩子學習,促進親子間的信任與連結,幫助孩子在學習路上穩步前行。
「最短命癌症」頭頸癌|臨床腫瘤科專科蔡清淟醫生
人體頭頸部有多個重要而且常用的器官,當出現腫瘤,會影響外觀和日常功能,因此不少個案都能也較早期的階段被發現,只要得到及時和合適的治療,病情大多可受控,因此被稱為「最短命癌症」。頭頸癌的風險因素除了長期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外,近年發現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所致的頭頸癌也有上升之勢。治療頭頸癌往往需顧及患者治療後的功能和外觀等,令治療路上充滿挑戰。及早了解頭頸癌的病徵、成因、治療選擇及康復路向,及早識別風險,守護自己和身邊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