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主要可分為中樞性及周圍性兩種。中樞性面癱是發生於中風時出現的症狀,除面癱外,患者多數伴有其他症狀,如半身不遂、語言不利等,但本文暫不討論。今次主要集中介紹的是周圍性面癱,亦即西醫學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痺,或稱為貝爾氏面癱。
Tag: 健康
足浴/蒸腳 改善氣血助眠減腳痛 浸太耐容易灼傷皮膚注意1關鍵
「熱水浸腳勝吃補藥」大家都很熟悉,但浸腳有時頗麻煩,會退而求其次建議熱水袋敷足後,再搽一點護膚油,亦有病人問可否 蒸腳 ?三者都是熱(陽氣)聚在足部,效果有相似,若持之以恆,好處極多。但在了解好處前,究竟有何注意事項?忽略的話,就事倍功半,或得不償失。
糖尿病藥物之前世今生|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 醫生伍超明
糖尿病稱為百病之源,又常被認定是不治之症,令人聞之色變,其實在糖尿病的治療領域內,隨著科技進步,藥物的種類越來越多,大大幫助了糖友控制病情及減低併發症風險。今集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伍超明醫生以歷史角度出發,為大家揭開糖尿病藥物的神秘面紗。
痛症治療|烏龜頸皆因打機成癮?注意5大症狀及早治療頸椎失調
烏龜頸,並不是烏龜的疾病,是越來越多人因爲長期使用電腦、玩手機而姿勢不正確的頸部痛症俗稱。由於頭頸向前傾、背部拱起,從側面看就像烏龜探頭般,形成俗稱的「烏龜頸 」。「烏龜頸 」不僅姿勢難看,長時間更可能會引致頸椎失調問題,大家要多加留意!
中醫調理|寒底人怕凍易冷病 中醫提醒想祛寒氣唔止食薑!
2025年快到了,轉眼又是農曆新年,這段時間可能很多朋友都忙於研究來年運程,但同時又是冬天,若本身屬「寒底」——寒性體質的人士,會更容易怕凍、流鼻水,怎麼辦呢?
糖尿病是由吃甜食引起?打破糖尿病6個常見迷思|養和醫院內分泌及糖尿病中心主任盧國榮醫生
為了讓大眾更了解糖尿病,接下來的一個月的節目主題為關注糖尿病。今天邀請到養和醫院內分泌及糖尿病中心主任盧國榮醫生,與我們打破糖尿病迷思。盧醫生,大眾對糖尿病的嚴重性是否有忽視?在臨床上有否遇到病人在確診糖尿病時感到驚訝?
糖尿病易致百病纏身 防不勝防?|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林景欣
糖尿病究竟有多可怕?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林景欣醫生指出,許多患者在糖尿病初期未必有明顯的症狀。當血糖較高時,患者可能會出現「三多一少」,如多渴(口渴)、多尿(尿頻)、多吃和體重下降的徵狀,其他徵狀包括容易疲倦、皮膚發癢、傷口不易癒合等。由於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有些患者在確診糖尿病時已經出現嚴重併發症,大大影響生活質素。如果糖尿病長期控制不當,可導致微血管和神經系統疾病,如慢性腎病(蛋血尿、腎衰竭)、視網膜病變(眼底出血、視網膜脫落)、足部潰瘍等,並且增加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中風、心衰竭等。
患上癌症還要兼顧慢性病?糖尿病+癌症治療關鍵在日常丨臨床腫瘤科謝耀昌醫生
踏入老年,很多慢性病就隨之而來,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心腦血管阻塞等等,慢慢地相繼出現。之前講過肺癌與其他肺病的互相影響之後,今期就分享糖尿病人患上癌症之後所面對的問題和解決方法,有些治癌藥物會直接影響血糖值,影響糖尿病人的血糖隱定。
中醫調理|艾灸養生=長壽秘訣?中醫推艾灸療法延緩衰老、防病
隨著醫學進步,人類壽命延長,社會逐漸步入老年化,因此老年人的生活及健康問題已經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有謂︰「預防勝於治療」,在傳統中醫學中,不少古籍都對如何延緩衰老及防治老年病的方法有具體的描述,通過閱讀這些著作,將對當今老年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50歲婦女罹直腸癌誤當痔瘡!專家指出兩大症狀易混淆
不少人都曾經感覺到、甚至摸到自己肛門有凸起的異物,以為是痔瘡,但不痛又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於是就沒有理會。外科專科醫生高彩華提醒,痔瘡常見的症狀例如大便出血或覺得肛門有異物等,有機會將痔瘡和直腸癌的病徵混淆,因此切勿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