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有不少精英運動員是學霸,他們每日花不少時間訓練,竟可專注學業,絕對是文武雙全,當中更有人是博士生,盤點本港5位運動員高材生。
1. 黃澤林

年僅20歲的香港網球新星黃澤林(Coleman)不繼創造香港網球壇歷史。今年3月在邁亞密公開賽男單打入32強,寫下香港網壇歷史。

黃澤林自5歲開始打波,8歲起打比賽。中學就讀於拔萃男書院,唯經常出國比賽,一年有一半時間不在香港,學業成績不算好。憑著出色的運動成績,黃澤林獲美國多所名牌大學招手,包括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最後他選擇香港大學「頂尖運動員入學計劃」,入讀工商管理課程,毋須在港上課,修讀年期有彈性,讓他可以兼顧在西班牙的訓練與學業。
相關文章:黃悅明校長培育兒子成網壇一哥
2. 何詩蓓

本港首位奧運游泳獎牌得主何詩蓓從小就讀傳統女名校 — 聖保祿天主教小學及聖保祿中學,學生時期已出戰多個游泳比賽。除了游泳出色,學習成績更出類拔萃,中學文憑試(DSE)7科合共考獲35分佳績,當中通識奪5*、英文5,雖然她是混血兒,但在本港學校讀書,可以書寫和閱讀中文字,能文能武的她亦擁有8級鋼琴資格,堪稱「全能學霸」。
她曾透露,為了平衡游泳與學業,中學時期每天早上5時起床練水,放學後再回到泳池,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練水的機會。憑著驚人毅力,令自己踏上國際體壇上大放異彩。

中學畢業後,她升讀美國密芝根大學,選修心理學,研究兒童心理發展,目的為幫助人減壓。大學期間,她不適應學業及極度密集的訓練,曾想立即返港,幸獲媽媽鼓勵,她咬緊牙關捱過。她曾經說過退役後可以重返校園讀書,向兒童心理學家目標出發,亦不排除在香港攻讀碩士。
3. 江旻憓
奧運重劍金牌得主、前香港女子重劍「一姐」江旻憓(Vivian),不只體壇成就亮麗,而且是一位學霸。她從小就讀國際學校——畢架山小學和英基沙田學院,在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考獲41分佳績(滿分45分),升讀美國史丹福大學,修讀國際關係學士學位。2019年,攻讀中國人民大學攻讀法律碩士,2021年9月入讀香港中文大學法律博士課程。

當年她為平衡學業與劍擊,中學時期,她每日放學後先練劍3至5小時,然而回家吃飯和做功課。若晚上11時前做不完,便要早上5時起床繼續做。當她要出國比賽,她會在飛機上做功課和溫習,把握每分每秒。

她曾在訪問中表示,「我好鍾意讀書,又好鍾意劍擊,所以我好有動力做好這兩件事。功課成功解難與劍擊做到教練要求一樣,都令我有成功感!」
4. 佘繕妡

香港擊劍代表隊成員佘繕妡,約4歲時隨家人由加拿大回港定居,6歲時開始接觸擊劍。她先學習鈍劍,中學時期,教練發掘她的潛質,提議改練銳劍。15歲時,她在2016年亞洲U23擊劍錦標賽上越級挑戰,奪得女子銳劍個人項目銀牌。

佘繕妡從小就讀國際學校,包括沙田學院和滬江維多利亞學校,讀書成績不俗,她亦能用中文對答如流,絕不是一名「鬼妹仔」。現時就讀美國名牌大學之一、世界級劍手搖籃美國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門多薩商學院。2020年入讀時獲得全額獎學金,當時公開試取得十分滿意的成績,即使有3科仍未考核,已獲聖母大學取錄。值得一提是門多薩商學院排名曾打入全美十強,學術實力毋須置疑。
她曾在訪問表示,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弟弟好榜樣:「希望讓家中兩個弟弟知道,無論讀書還是運動,兩方面都要努力,雖然學習過程辛苦,但都值得。」
5. 朱定文

香港短道速滑、速度滑冰運動員朱定文(Sidney)早在5歲時就與冰上運動結緣。他是2022年冬季奧運會的速滑選手。
朱定文從小對科學有濃厚興趣,喜歡尋根究底。小時候,他的姑母確診癌病,很想了解疾病背後的原因,為求能夠和請教醫生多見一面,小病時也要求父母帶他去看醫生,藉機向醫生討教。
2015年,他發明一項快速檢測細胞基因突變系統,贏得「第十七屆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和「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獲得「少年科學家」美譽。

2018年,朱定文考入著名學府——喬治華盛頓大學米爾肯研究所公共衛生學院,攻讀公共衛生以及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畢業後於美國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醫學院(Rutgers New Jersey Medical School)攻讀醫學博士。對於兼顧學業和運動訓練的秘訣,他表示:「有堅持的心,什麼都能做到。」
2022年,他創辦香港速度滑冰學院,提供奧運級別與世界級別的培養和指導,培育更多速度滑冰接班人。
圖片:IG@黃澤林、何詩蓓、佘繕妡、江旻憓、朱定文
撰文:周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