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因血糖高容易導致血管和神經損傷,可能引發周邊神經病變和血液循環障礙,進而形成「糖尿腳」,引致足部潰瘍,甚至有截肢的風險。但超過八成的截肢情況,其實可以透過早期發現和適當護理預防。
糖尿病患者及家人應一起關注足部健康——每日檢視足部、定期接受糖尿病治療足部併發症檢查、學習有效的足部護理方法,如正確剪指甲、選擇適合的鞋履及皮膚護理等,均可避免潰瘍惡化,並提升患者的生活質素。
![糖尿病-糖尿腳-截肢](https://metro.hk/wp-content/uploads/2024/12/close-up-hands-massaging-legs-1024x683.jpg)
主持:今天繼續11月份的糖尿病主題,請來養和醫院足病診療師陳家倫先生,一起探討「糖尿病會否爛腳?」這個話題。許多人會擔心糖尿病可引致「爛腳」的併發症。請教一下,究竟糖尿病患者在甚麼情況下會出現足部潰瘍,與病情有否直接關係?
足病診療師:在血糖控制不良及病程較長的情況下,糖尿病確實會引發多種併發症,尤其足部較為常見,如下肢感麻木,針刺、皮膚比較容易受感染,甚至傷口潰瘍,嚴重或需截肢。根據國際研究數據,每20秒便有一位高血糖患者因糖尿病併發症而需要截肢,這是一個相當令人震驚的數字。而大約一半以上的截肢個案,都是由高血糖及患者沒有正確保護雙足而引起的。值得注意的是,超過80%的截肢情況其實是可以預防的。
主持:既然有八成以上的截肢情況是可以避免的,我們便應該更加注重預防。但糖尿病為何會嚴重影響足部?
![糖尿病-糖尿腳-截肢](https://metro.hk/wp-content/uploads/2024/12/young-person-doing-relaxing-foot-massage-home-bed-after-long-hard-working-day-manual-therapy-treatment-pain-fatigue-discomfort-legs-1024x683.jpg)
足病診療師:主要是因為高血糖會引起血管和神經的改變,而足部作為人體的遠端部位,更容易受到影響。高血糖會損害微血管,導致周邊神經病變,患者會逐漸喪失足部的感覺,甚至會覺得雙腳如踏在雲上,或出現麻木感。加上,由於感覺減退,患者往往無法及時察覺足部的異常情況。
部分患者會在足部出現傷口而求診時,才發現患有糖尿病。這些患者可能長期忽視血糖管理和足部護理,致傷口長期無法癒合,卻因為足部一直沒有明顯的痛感,因此不少個案也是當足患嚴重並演變為急症,才急急求診及找出真正的原因是糖尿病。
我們建議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併發症檢查,而足部檢查是重要的一環。這些檢查有助及早發現潛在的併發症,以便對症下藥。
主持:糖尿病足患會有哪些先兆?
足病診療師:雙腳感覺像踏在雲上,只是典型症狀之一。糖尿病足的併發症主要分為兩大類:
![糖尿病-糖尿腳-截肢](https://metro.hk/wp-content/uploads/2024/12/osteopathist-treating-patient-s-legs-1024x576.jpg)
感覺喪失:患者的足趾、足底等部位感覺漸變得麻木,或有踏在異物上的感覺。這些症狀不一定影響日常生活,但因患者無法感知地面的不平,因此也沒法改變姿勢保持平衡,所以可能增加跌倒的風險;患者可能發覺皮膚破損但是沒有察覺到或者不感到痛楚。這些都有可能是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
血液循環變差:當血液循環不良時,皮膚和指甲可能出現改變,例如皮膚變得變乾、甚至容易出現裂痕。指甲則可能變得乾和脆,難以修剪,或出現腳甲萎縮等問題。雙腳變得冰冷,皮膚顏色亦比較蒼白,走路可感到下肢肌肉酸軟乏力等症狀。
主持:細小的傷口是否一定會發展成無法癒合的傷口呢?
足病診療師:並非一定如此,但如果血液循環和下肢保護感覺較差,細小傷口也可帶來嚴重後果。不過,通過早期發現和適當治療,絕大多數潰瘍和截肢也是能避免的。我們建議糖尿病患者定期進行專業檢查,以識別高風險人士,並作出相應的跟進。一些例子,如患者可能因指甲倒生或反覆發炎,導致前期潰瘍,病情若屬早期,可以通過治療解決。
此外,每日檢查足部以及早發現傷口,也能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若已出現潰瘍,及時就醫治療可以防止傷口惡化,避免更嚴重的併發症。
主持:糖尿病患者每天應該怎樣檢查雙腳?若發現問題應如何處理?
足病診療師:糖尿病患者無論有或沒有足部潰瘍史的人仕,每天至少一次用眼去檢查雙足,看看有沒有皮膚或腳甲上的異常,例如紅膧,皮膚跛損,瘀班等,由其活動量比平日多的或穿新鞋的時候,應更加留意。通常患者都以為自己的雙足沒有甚麼變化,不覺得痛便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患者有足部保護功能不足時,患者末必感到痛楚,下肢感覺逐漸減弱使足部有損傷時而未有察覺問題。
![糖尿病-糖尿腳-截肢](https://metro.hk/wp-content/uploads/2024/12/foot-swelling-pregnant-women-doctor-bed-1024x683.jpg)
主持:若能妥善控制血糖,能否維持雙足的健康,甚至完全避免截肢呢?
足病診療師:絕對可以。根據統計,有超過八成的糖尿腳患者可以避免截肢。臨床上,我們發現一些高風險患者,如感覺神經受損、血液循環不良、腳部曾經受傷甚至截肢,或患有末期腎病等患者,只要做好足部護理,便可以減少再度損傷的機會。
糖尿病患者必須要注意以下事情:
1. 定期檢查: 認知自己的足部情況,及早發現隱患。
2. 風險評估: 檢查時了解足部潰瘍風險程度,高風險患者需要更頻繁的跟進檢查和前期治療,例如每半年至三個月月到足病診所覆診等。
3. 教育與個人化建議: 根據每位患者的情況提供個人化的指導,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特別注意怎樣選擇鞋子或鞋墊;如皮膚問題較嚴重或因職業所需的人仕,也需要特別注意護理。
4. 日常檢查: 教育患者每日檢查腳部有否潰瘍或其他異常,如腳趾罅隙、腳底或壓力集中的部位等。
5. 家人支持: 長者可能無法自行修剪腳甲或塗抹潤膚霜,家人的協助顯得尤其重要。選擇合適的鞋子、以正確方法穿鞋等細節亦有助控制病情。
主持:我也曾幫家中長輩剪指甲,但實在不知道怎樣才是正確的方法。家人應怎樣幫助糖尿病患者進行足部護理呢?
![糖尿病-糖尿腳-截肢](https://metro.hk/wp-content/uploads/2024/12/woman-taking-care-her-nails-1024x683.jpg)
足病診療師:家人的支持非常重要,覆診時,醫生可以和家人解釋病人的注意事項。正確的剪指甲方法是用指甲鉗平剪,保留些微白邊,不應過短或將兩側角剪去。不少人因視力差或不便彎腰而剪損甲邊皮膚或剪得過深,導致指甲刺入皮膚,形成炎症甚至潰瘍,這就是所謂的嵌甲。
如果糖尿病患者因剪指甲等造成細微損傷,再加上高血糖影響傷口癒合,造成感染的風險會更高,特別是感覺神經損傷的患者可能無法察覺炎症或潰瘍,甚至即使是明顯的創傷,也毫無感覺。
主持: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細菌感染是不是更容易發生?會否因此引發其他併發症?
足病診療師:確實如此。一般人腳部有細小傷口,一兩週內便能癒合。糖尿病患者即使傷口很小,由於血糖高或血液循環差,癒合速度會減慢。若感覺減退,他們可能完全不知道傷口的存在,也察覺不到炎症或潰瘍,繼而導致嚴重的感染,如感染末能控制則需考慮截肢保命。
因此,患者不能依賴感覺,而是需要每天以肉眼檢查雙腳,特別是腳趾罅隙、腳底和穿鞋壓力點。在旅行或穿新鞋時,更應加強檢查,避免潰瘍和損傷。
主持:如果家人能協助患者進行足部護理,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有很大的幫助,希望大家更加注意糖尿病的足部護理。下次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