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癌症第二位,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數字,2021年本港大腸癌新症有5,899宗。外科專科醫生高彩華表示,若大腸癌發現時仍在第一至三期,沒有遠距離擴散,會以手術切除及根治腫瘤。「但若確診時已屬於晚期,腫瘤已有多處擴散,就未必會考慮做手術,反而應該以腫瘤科藥物控制病情。」
晚期大腸癌除了會擴散,亦有機會引起併發症,例如「腸阻塞」。一旦腸阻塞,糞便無法通過,即時會有兩大影響——病人無法進食,及無法排便。
高醫生指出,大腸癌塞腸一般出現在期數較遲、腫瘤較大的晚期大腸癌,但即使早期的腫瘤,若腫瘤的性質是「收窄性」,也有機會出現腸阻塞。「傳統上,有幾種不同手術可處理大腸癌引致的腸阻塞,但最終都有可能要在肚皮開一個造口代替肛門,讓大便在肚皮排出。隨著科技進步,現時若先在病人大腸置入支架再做手術,便可減低造口的機會,為病人提供多一個選擇。」
以下兩種情況的大腸癌腸塞病人,都可考慮置入大腸支架:
- 緩和性的治療
高醫生表示,大腸癌第四期病人或較高手術風險人士,放置大腸支架能夠作為舒緩治療,「原因是病人身體狀況不理想,手術風險較高而不適合做全身麻醉手術;或者病人不希望有造口。這情況下支架是永久留在體內的,放置支架後希望病人腸道回復通暢,可以進食,之後病人可以繼續接受腫瘤科的治療,例如化療、標靶治療、電療等。」 - 手術過渡期治療
就算適合做緊急大腸切除手術的病人,也可以先置入支架,讓病人盡快恢復進食和排便。待大腸消腫後, 約兩至四星期左右,再替病人做手術,便可以大大增加用微創手術切除腫瘤的機會,亦能大幅減低需要造口的機會。「因為病人放支架後可以進食,改善營養,而大腸壁亦會逐漸消腫,大腸接駁後愈合的機會能大大提高。若可以使用微創手術切除腫瘤,病人出血較少,可以較快出院,當然是比較理想。」高醫生說。
置入大腸支架也有本身的風險,例如有機會刺傷甚至刺穿腸壁,支架移位,或腫瘤將來長大時有機會再出現阻塞的併發症。
高醫生表示:「所以放置支架後不能掉以輕心,病人要留意,若再出現腸阻塞的症狀例如肚子脹痛、嘔吐、沒有放屁及沒有大便等情況,必須緊急找外科醫生處理。」
鳴謝:高彩華醫生
外科專科
編輯:何蒨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