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育|生命的120萬種模樣

生態保育|生命的120萬種模樣

地球上有紀錄的生物約有120萬種,科學家估計尚有許多未被發掘。單單在2023年,他們就發現了約1,000個新物種。你希望發現怎樣的生物呢?

今天地球上的生物,是經歷45億年不斷進化的結果。為了適應環境,每種生物都施展渾身解數,演變出獨特的本領,交織成錯綜複雜,互相依存而整體達致平衡的生物網。大家都聽過蜜蜂和蝴蝶採花蜜時幫助植物傳播花粉,其實在依賴動物傳播花粉的植物當中,也有不少是由飛蛾、烏蠅、甲蟲、蜂鳥、蝙蝠等動物作為授粉者。寵物生病時可以請獸醫診治,你又認不認識海裏的醫生魚和清潔蝦?牠們吃掉鯊魚、石斑等大魚身上的寄生蟲和死皮,讓大魚恢復健康,大魚不僅為這些小動物提供免費大餐,體型龐大的牠們也兼任臨時保鑣。生物之間的關係千絲萬縷,沒有物種能夠單獨生存。

生活-保育活動-海洋公園-生命教育
香港也有醫生魚,通常在珊瑚、礁石較多的地方生活。

大自然為人類提供食物、用水、住所和穩定的氣候。據科學家估計,我們每吃三口食物,就有一口要歸功於傳播花粉的動物。全球超過 10 億人依靠森林維生,並有超過一半的國內生產總值全靠天然資源。認識大自然更是醫學突破的關鍵,部分治療心臟病、糖尿病及癌症的藥物均源於動植物研究。

近年備受關注的生物多樣性,從微觀到宏觀可分為三個層面:每個物種的基因多樣性、每個棲息地之中的物種多樣性,以及每個區域内的棲息地以致生態系統多樣性。

香港地小人多,卻擁有各種陸地和海洋棲息地,可以找到約2,100 種原生植物、超過55 種陸生哺乳類動物、570 種鳥類、196 種淡水魚、90種爬行類、25種兩棲類、245種蝴蝶和132種蜻蜓。對於一個高度城市化的地方來說,無疑是個生物多樣性的寶地!

生活-保育活動-海洋公園-生命教育
黃槿是香港的原生樹木,其葉子是角翅弄蝶的幼蟲的食物,葉脈的分泌物是黃猄蟻的食物,種子則是叉帶棉紅蝽的食物。黃槿生長迅速,能抵受強風,減低海浪對海岸結構的影響,亦可人工栽種於岸邊作擋風用途。

海洋公園以力讓訪客認識香港及世界各地的生物多樣性。有見於本地以致全球面對的各種生態威脅,公園將拯救物種及棲息地定為「逆瀕行動 – Mission R」 的目標之一。全新展館「本地河溪生態館」介紹本地淡水物種,並帶出外來入侵物種的對本地生態的威脅。公園更提供多個深受歡迎的教育活動,帶領學生在園內及園外觀察各式各樣的動植物,探索不同的棲息環境。

生活-保育活動-海洋公園-生命教育
「野趣自然大步走」帶領小學及中學生考察香港郊野及城市公園的常見動植物,並認識生態普查的技巧。

生活-保育活動-海洋公園-生命教育
「海洋生物擱淺搜查組」讓中學生參觀園內的「香港海洋生物救護及教育中心」,認識有關本地野生鯨豚及海龜等的救護及保育工作。

你能數出多少個本地物種的名字呢?仔細觀察四周的花鳥蟲魚吧!

C:\Users\bing.chan\Documents\Articles\DSC_0122.JPG
盧氏小樹蛙是香港獨有的一種蛙,棲息於鄰近水源的林地。此物種於「本地河溪生態館」內亦有展出。

圖片來源:海洋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