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米迦勒小學實行跨科STEM教育 提升學生成功感

聖米迦勒小學實行跨科STEM教育 提升學生成功感

位於砲台山的百年歷史學校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既保留傳統,又推廣科技發展。今集《教育+KK校長室》「津小系列」,主持人 KK.Hou 與嘉賓主持、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鍾麗金校長,與聖米迦勒小學陳裕均校長大談跨科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學。

兩大方向發展STEM

聖米迦勒小學擁有豐富STEM元素的校園環境,包括農耕和水耕場地、電腦室、水族箱等等。陳校長表示,「學校在STEM教育方面採取兩個主要方向。首先,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學校設計了一系列有關數學程式設計、資訊科技和STEM的活動,讓學生學習和享受其中。其次,學校重視自然科學和常識科目,為學生規劃了一個自然科學課程,使他們能夠接觸STEM知識。」

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津貼學校-stem-校長室3
校內擺設水母箱,學生學習照顧水母。

按能力設計課程框架

陳校長解釋道,在小學階段推行STEM教育對學生而言並不困難,因為課程的設計是循序漸進。例如,在一、二年級,學校進行一些「不插電」活動,這些編程活動非常簡單,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能夠學習邏輯思維,了解基本的程式設計知識。到了三、四年級,學生開始接觸一些程式設計軟件,如Scratch和Microbit,讓他們設計一些小遊戲,從中學習解難思維和程式設計知識。到了五、六年級,學生年紀稍大,學校教授一些應用為主的程式軟件,如App Inventor和AI軟件,讓學生學習和應用技巧,製作出實際成品。此外,學校還開設了一些關於3D列印的課程,學生完成後可以製作自己設計的3D花盆,這讓他們感到非常成功和有成就感。

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津貼學校-stem-校長室5
學校STEM活動。

事實上,公營學校在發展課程方面具有很大的彈性和自主權。鍾主席回應道:「學校有足夠的空間進行跨學科的STEM教學,學校可以靈活調配學時和課程安排,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有效。」

STEM元素融入各科

聖米迦勒小學最近舉辦了一個有關海洋主題的跨學科活動,三、四年級的學生參觀了水母館,除了常識科主導帶領參觀活動之外,英文科也教授了與海洋生物相關的英文詞彙和環保資訊,中文科則配合參觀活動,教授不同形容詞用於描述水母,並要求學生撰寫文章或句子,使參觀活動變得更加有意義。

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津貼學校-stem-校長室2
學生到海下灣參與珊瑚探索之旅。

這種跨科學習在津貼學校中非常常見。鍾主席表示:「我們希望通過不同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每所學校都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處理。有些學校走前一步,開設了一個名為STEM或科學的新科目,作為獨立的科目來教授STEM內容。除了校本之外,也會有區本情況調整,例如一些北區學校在通關之後,往內地交流是非常頻密的,所以每間學校都有他們的特色。」

引入詠春培育品德

除了海洋主題,詠春和虛擬世界也成為了學校一個重要的主題。這個主題的發展起源於一次大學詠春活動,老師發現虛擬詠春系統可以讓小朋友透過虛擬詠春師傅來練習詠春的招式和動作。他們希望在這個主題中加入更多元的元素,同時強調傳承和尊師重道的精神,以培育中華文化的價值觀。

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津貼學校-stem-校長室4
詠春堂。

經過與課程主任和課程組同事的討論,這個主題得到了支持。在體育科中,體育老師請來了一位詠春師傅,在體育堂裡教導小朋友打詠春套路小念頭。在中文科中,學生要研究葉問宗師的生平,並撰寫一篇人物傳記。在視藝科中,學生則試著利用藝術元素或3D打印技術展示木人樁。這個主題的結合形成了一個新的跨學科課程,讓學生對此感到非常開心。

貫徹校訓 服務他人

聖米迦勒小學是聖公會轄下一所學校,秉持著校訓「非以役人,乃役於人」,並推崇服務學習。學校鼓勵學生在學習了STEM知識後,能夠運用所學,來幫助社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或者協助有需要的人。陳校長舉了一個例子,三、四年級學生利用Scratch設計遊戲,服務非華語或低年級的小朋友;高年級的學生則製作了一些3D花盆,並將它們送給嘉賓。學生們意識到,除了自己可以獲得知識和技能外,他們所創作的作品也可以為他人提供服務,這帶給他們極大的成就感。

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津貼學校-stem-校長室6
學生上課情況。

聖米迦勒小學致力於發展STEM教育,教學團隊希望學生能夠培養敏銳的觸覺和創新思維。他們相信,透過STEM活動,學生可以展現無限的想像力。學校提供多元化的知識和學習途徑,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

提升學生AI素養

陳校長透露了學校未來的新方向——提升學生的AI素養。「我們計劃使用一些AI軟件,教導學生正確看待和應用AI,讓他們學會適當地利用AI來幫助自己。」學校目前已經在一個補充練習平台中引入了具有AI功能的教學輔助系統,可以提供診斷式教學和個別化輔助。未來,學校將進一步引入AI系統來教授設計等領域的知識,以符合學校的校訓,即服務他人。

圖片: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提供
撰文:周僖婷
責任編輯:侯聖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