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東區的蘇浙公學以其獨特的「一校兩制」學制而聞名,該學校的國際部和直資部學生在同一屋簷下學習,並提供多元化的升學出路。今集《教育+ KK校長室》「直資學校系列」 蘇浙公學方仲倫校長向嘉賓主持、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陳狄安主席和主持人KK分享教學理念。
兩部同一屋簷下學習
蘇浙公學獨特之處在於採用一校兩制的學制。方仲倫校長解釋道,其中一制是本地課程的直資部,中六報讀中學文憑試(DSE)。在2002年,學校開辦了國際課程的國際部。國際部的Year 7至Year 9學生修讀英國課程Key stage 3,Year 10至11修讀IGCSE O Level,隨後Year 12和13修讀IBDP課程,兩制為學生提供升學選擇,「學生在直資部讀完中三之後,可以選擇在直資部繼續升讀高中課程,或者轉去國際部,也可以在Year 11選擇修讀IGCSE課程,前提是英文水平達到要求。」雖然兩部門完全獨立,但彼此互相合作,方便學生之間的交流。
陳狄安主席認為,蘇浙公學的學制非常獨特。「直資學校是公帑資助學校,如果要在高中開辦非本地課程,需要遵守教育局的相關要求。首先是國際課程或非本地課程收生的收生份額,即學生人數,不能超過該年級總學生人數的三分之一。當然,不同學校可能有少許差異。一般來說,如果一所正常的直資學校開設國際課程,約三分之一的學生可以選擇修讀國際課程,三分之二的學生必須修讀DSE課程。對一些學生來說,這可能會感到失望。但是蘇浙公學不同,學校沒有收生上限,這對學生來說更具靈活性和選擇性。我認為這對學校來說也能夠提供更適合相關學生的課程。」
創校至今堅持普教中
該校不僅重視英文教育,同時也着重普通話教學。國際部的學生考取IBDP雙語文憑的比例也非常高。原因是1958年創校時,學校已用普通話教中文,成為傳統;現在國際部全是普教中,方校長說:「回想起來,60多年前要用普通話教,其實真的有一定難度,我很欣賞前輩們高瞻遠矚。學校營造良好的語境,提升學生普通話和英文能力,未來有利學生升學和就業。」
學校對中文科老師的普通話能力要求較嚴格,普教中的基礎打得好,令社會對蘇浙有一定印象,學校一直堅持宗旨,在其他各類型的活動上突顯了普通話的重要性,比如畢業典禮,以普通話進行。中一、中二每星期都有兩堂普通話,為初中同學打好穩固基礎。在課會活動方面,校方安排學生積極地參加普通話演講、集誦、朗誦等活動或比賽,取得不錯成績。
走出課室跨學科探究
提到課程發展,學校把不同學科盡量合併,讓同學融會貫通。 直資部每年設探究學習日,方校長說:「雖然說是出去探究,但是不是只是探究一科,可能是用英文學習其他學科。國際部每年都會安排Discovery Week,老師整個星期帶領同學去外面探究學習 ,可能在香港或者其他地方,如東南亞、歐洲,深化同學知識,融合學習。」
陳主席指直資學校較願意嘗試或創新挑戰學生的能力,一般人覺得直資有很多特別活動,他解釋:「最主要學校是想要配合自己學校的校情,有些學校的學生是真的需要多這方面的挑戰;有些學校的學生私底下已經很多活動,學校就要想其他活動。不過我想直資的特色願意創新、多元開放,也都願意去了解其他不同國家和內地省市一些辦學的特色或者活動專長,想想怎樣配合校情再去修訂,成為自己學校獨特活動。」
做人態度須整齊嚴肅
此外,蘇浙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東西是校訓——「整齊嚴肅」,方校長表示:「這四個字好像很簡單,但是如果詳細來說,整齊當然是外表,我們尊重場合,便要打扮得整整齊齊;嚴肅是內在態度,對每樣東西都要有正面態度,認真處理,我相信學生收穫一定豐富。」
十個守則培育好品德
除了校訓外,學校按中國傳統的價值文化訂立有十個學生守則,培養學生品德教育,方校長分享心得:「 我覺得教育小朋友最重要就是價值觀教育,如果他有一個正確的價值取向的話,將來他的路就容易走,所以我們的學生守則,有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兄弟,希望學生潛移默化,把價值觀內化在做人處事的態度方面。」
圖片:蘇浙公學提供
撰文:周僖婷
責任編輯:陳小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