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夏季悶熱潮濕,出門經常汗流浹背,容易引發皮膚問題,當皮膚出現白色斑塊,可能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汗斑,也可能是白糠疹或白蝕。雖然三者外觀相近,但成因、影響及治療方法各異。以白蝕為例,本港約0.5%至1%人口受影響,估計至少4萬名患者,雖不危及性命,卻可能嚴重影響患者自信心。
Tag: 養和醫院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養和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潘明駿醫生
放射治療一直是癌症治療中的骨幹成員,但過往其角色未必是根治病情。隨著放射治療造影及技術的提升,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T)已做到高劑量、少次數「重鎚出擊」,而同時出現嚴重後遺症的風險亦較低,可根治部分癌症。即使是晚期癌症,若病情仍然適合,患者可以合併接受SBRT及藥物作全面治療,有效延長壽命
頸椎退化|養和脊椎中心骨科專科醫生高天祐醫生
智能手機已成為生活必需品,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是港人日常,但此舉會令頸椎長時間受壓,致不少年輕人出現頸椎退化,引起頸部痠痛、手指偶爾麻痺、甚至頭暈噁心等症狀,嚴重的話會影響頸椎的形態,會永久變直甚至反弓,進而壓迫神經線。遇上頸椎痛,更有人嘗試以更換枕頭以圖減輕頸痛之苦,事實上目前並未有研究證實任何一種枕頭有助減輕頸椎退化的症狀,遇上頸椎問題的患者應及早求醫,評估頸椎退化的程度及改善不良姿勢。
神經母細胞腫瘤|養和兒童血液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志偉醫生
香港每年大約180名兒童患上癌症,根據香港兒童醫院血液及腫瘤科2023年數據,神經母細胞腫瘤約佔兒童癌症病例的4%,位列本地十大兒童癌症之一。惟此病的初期症狀不明顯,且幼童難以清楚表達不適,大大增加早期診斷的挑戰。然而,家長仍可通過觀察一些異常徵狀,如持續發燒或腹部腫脹,及早發現問題,從而可以及早治療。
養和醫院與李嘉誠基金會攜手助心臟病人 「心臟導管介入資助計劃」資助百人進行心臟手術
養和心臟科中心與養和心導管及介入治療中心自2004年成立,致力為病人帶來高端優質的心臟診治及護理服務。自2018年起,中心獲李嘉誠基金會的支持,養和心臟科中心推出「心臟導管介入資助計劃」,資助有需要人士接受心臟治療,為免病人因經濟考量錯失診治心臟疾患的良機。
養和質子治療中心正式啟用 多角度精準殺癌大降副作用
講到癌症治療,大家都會想起放射治療,而傳統的放射治療一般常見於光子治療。質子治療被視為當前最先進用於治療癌症的放射治療技術,而質子治療與傳統光子放射治療最大的差異是,傳統放射治療會穿透腫瘤組織,對正常組織也會造成傷害。相反,質子治療高度精準,從而減少癌症治療期間產生的潛在副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