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糖友的腎臟特別易出事,卻未必知道高血糖如何損害腎臟?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李俊康醫生解釋,由於糖尿病是一種專門破壞微細血管的疾病,而腎臟作為一個擁有非常多微血管的器官,自然成為了首當其衝的受害者。
Category: 健康+
大眾對健康資訊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們透過不同形式的專業、貼心健康內容,把不良健康因素控制於預防層面,和大家一起遠離都市亞健康。
低血糖有分真假?擅自違「糖約」隨時令血糖飆升|養和醫院內分泌及糖尿病中心 署理二級護理主任梁仲怡
糖尿病患者需要嚴謹控制血糖,以減低各種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但在管理病情期間,特別是用藥初期,身體未必能即時適應血糖「高山低谷」的波動,可能會出現低血糖,甚至是假性低血糖。適逢每年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我們將一連五集探討糖尿病相關議題。本集先講解真假低血糖的區別以及應對策略、學習正確補糖,以及如何有效管理血糖,避免因低血糖帶來的風險。
保健專家|節日暴飲暴食後患無窮!專家分享保健2貼士減少放肆後遺症
香港人生活及工作勞碌,親戚朋友之間聚少離多,過時過節聚首一堂,飲食放肆一點確實在所難免。可是香港人一般飲食都已經夠放肆了,多肉少菜,食無定時已成常態,過時過節飲食再放肆一點也確實對不住自己。保健品在這裏充當了一個重要的角色:盡可能減少放肆飲食的後遺症,這一「治未病」的領域,是西醫所欠缺的,就由保健品來填補這個空白點吧。
中醫調理|冷鋒襲來易誘發面癱 中醫醒自推手法助復原
面癱主要可分為中樞性及周圍性兩種。中樞性面癱是發生於中風時出現的症狀,除面癱外,患者多數伴有其他症狀,如半身不遂、語言不利等,但本文暫不討論。今次主要集中介紹的是周圍性面癱,亦即西醫學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痺,或稱為貝爾氏面癱。
足浴/蒸腳 改善氣血助眠減腳痛 浸太耐容易灼傷皮膚注意1關鍵
「熱水浸腳勝吃補藥」大家都很熟悉,但浸腳有時頗麻煩,會退而求其次建議熱水袋敷足後,再搽一點護膚油,亦有病人問可否 蒸腳 ?三者都是熱(陽氣)聚在足部,效果有相似,若持之以恆,好處極多。但在了解好處前,究竟有何注意事項?忽略的話,就事倍功半,或得不償失。
糖尿病藥物之前世今生|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 醫生伍超明
糖尿病稱為百病之源,又常被認定是不治之症,令人聞之色變,其實在糖尿病的治療領域內,隨著科技進步,藥物的種類越來越多,大大幫助了糖友控制病情及減低併發症風險。今集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伍超明醫生以歷史角度出發,為大家揭開糖尿病藥物的神秘面紗。
痛症治療|烏龜頸皆因打機成癮?注意5大症狀及早治療頸椎失調
烏龜頸,並不是烏龜的疾病,是越來越多人因爲長期使用電腦、玩手機而姿勢不正確的頸部痛症俗稱。由於頭頸向前傾、背部拱起,從側面看就像烏龜探頭般,形成俗稱的「烏龜頸 」。「烏龜頸 」不僅姿勢難看,長時間更可能會引致頸椎失調問題,大家要多加留意!
中醫調理|寒底人怕凍易冷病 中醫提醒想祛寒氣唔止食薑!
2025年快到了,轉眼又是農曆新年,這段時間可能很多朋友都忙於研究來年運程,但同時又是冬天,若本身屬「寒底」——寒性體質的人士,會更容易怕凍、流鼻水,怎麼辦呢?
糖尿病是由吃甜食引起?打破糖尿病6個常見迷思|養和醫院內分泌及糖尿病中心主任盧國榮醫生
為了讓大眾更了解糖尿病,接下來的一個月的節目主題為關注糖尿病。今天邀請到養和醫院內分泌及糖尿病中心主任盧國榮醫生,與我們打破糖尿病迷思。盧醫生,大眾對糖尿病的嚴重性是否有忽視?在臨床上有否遇到病人在確診糖尿病時感到驚訝?
糖尿病易致百病纏身 防不勝防?|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林景欣
糖尿病究竟有多可怕?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林景欣醫生指出,許多患者在糖尿病初期未必有明顯的症狀。當血糖較高時,患者可能會出現「三多一少」,如多渴(口渴)、多尿(尿頻)、多吃和體重下降的徵狀,其他徵狀包括容易疲倦、皮膚發癢、傷口不易癒合等。由於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有些患者在確診糖尿病時已經出現嚴重併發症,大大影響生活質素。如果糖尿病長期控制不當,可導致微血管和神經系統疾病,如慢性腎病(蛋血尿、腎衰竭)、視網膜病變(眼底出血、視網膜脫落)、足部潰瘍等,並且增加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中風、心衰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