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嶼新增海岸公園 細數本港8大海岸公園特色

北大嶼新增海岸公園 細數本港8大海岸公園特色

香港最新在北大嶼增設海岸公園,成為香港第八個兼面積最大的海岸公園。香港的海岸公園保護海洋生物、教育市民及提供康樂,每個海岸公園各具特色,除了自然景觀和豐富海洋資源外,部分有古蹟睇!

香港三面環海,海洋總面積達1,650平方公里,西面和東面水域孕育混合了熱帶及溫帶地區的動植物品種,包括各種珊瑚、海草、大型海藻、魚類及海洋哺乳類。8個海岸公園面積約8,517公頃,由於位置遠離繁囂,交通不太方便,部分海岸公園更沒有公共交通工具到達,有意到海岸公園的人要留意。

1.北大嶼海岸公園

香港最新成立的北大嶼海岸公園,是本港第八個兼面積最大的海岸公園,連接鄰近約1,200公頃的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以及約970公頃的大小磨刀海岸公園,在北大嶼水域形成總面積約 4,570 公頃的相連海洋保護區網絡;北大嶼海岸公園毗連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銜接中港海洋保護區,連通中華白海豚核心棲息地的要道,讓中華白海豚可在這些棲息地之間穿梭,對保育北大嶼水域的中華白海豚及海洋環境十分重要。

海岸公園-保育-海洋生物-好去處1


此海岸公園亦緊接香港國際機場進口航道區,形成一個相連水體,為保育海洋生態和漁業資源產生協同效應。北大嶼海岸公園在今年6月已獲政府刊憲,同月立法會進行先訂立後審議,生效日期為今年11月1日。

2.海下灣海岸公園

海下灣海岸公園屬香港首批海岸公園之一,位於西貢西郊野公園北端,是一個受遮蔽的海灣。公園海域面積約佔260公頃,由於有良好的水質及多樣化的海洋生物,它被認為全港最好的海域之一,孕育紅樹及各樣的海洋生物。海岸公園內的珊瑚群落亦是全港其中最好的一個群體,所以吸引市民到此進行水肺潛水或浮潛,欣賞水底世界。在此進行各種水上活動不可破壞海岸公園的自然生態,市民在海岸公園內進行活動須遵守海岸公園遊客守則,合力保護海洋環境。

海岸公園-保育-海洋生物-好去處2


海岸公園-保育-海洋生物-好去處3

海下灣另有著名古蹟——石灰窰遺址,這裡可找到四個石灰窰。其中兩個是較為完整,坐落在海下內灣東岸。石灰工業是香港的其中一個最早期工業(1800至1939年),從蠔殼或珊瑚骨骼提煉石灰作建築及農業用途,海下灣一帶曾一度篷勃發展的石灰工業,印證這裡的珊瑚群落悠久的歷史。

海岸公園-保育-海洋生物-好去處4

交通: 星期一至五-專線小巴7號、九巴94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渡輪(黃石碼頭至灣仔半島南風灣碼頭)、九巴96R、專線小巴7號、九巴94

3.印洲塘海岸公園

印洲塘海岸公園位於船灣郊野公園的東北岸,其水域總面積約680公頃。印洲塘有多種地形,例如海灣、突出的陸岬、半島、石崖、沙坑及海灘,並有泥灘、石岸等多類海灘。公園景色優美,有「小桂林」之稱。公園有兩個重要生態環境—— 紅樹林及海草床,是仔稚魚及其他海洋生物幼體的孕育場。


交通: 星期一至五-專線小巴20C、專線小巴56K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渡輪(馬料水渡輪碼頭至荔枝窩碼頭)、專線小巴20C、專線小巴56K、專線小巴20C、專線小巴56K

海岸公園-保育-海洋生物-好去處5

4.東平洲海岸公園

東平洲海岸公園約佔270公頃海域面積,位於香港最東端。此海岸公園擁有健康及豐富的沿岸生態系統,澈碧綠的海水則孕育了珊瑚群及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多樣性是全港最好之一,公園孕育不少其他海洋生物;瑚群落的覆蓋率及品種的多樣性是全港最好之一!

海岸公園-保育-海洋生物-好去處6

海岸公園-保育-海洋生物-好去處7

東平洲另一特色是由海水長年沖蝕而成的嶙峋怪石,由於平日無公共交通工具到達東平洲,所以每逢假日有不少遊人前來。三大景點包括兩座約七至八米高、形狀獨特的海蝕柱「更樓石」、經過海浪的日久沖蝕下,峭壁之下形成了很多岩洞的「難過水」,以及一條長而厚的石帶,其邊緣呈三角形的「龍落水」。


交通: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渡輪(馬料水渡輪碼頭至東平洲碼頭)

5.大嶼山西南海岸公園

這海岸公園總海域面積約為650公頃,受珠江淡水徑流影響,含有較多有機物和沉積物,形成獨特海洋環境,帶來豐富的漁業資源。這裡是中華白海豚的重要棲息地。公園沿海水域,從雞公山、雞翼角至分流,是香港中華白海豚密度最高的水域之一,全年都持續並經常記錄到海豚出沒和覓食。

海岸公園-保育-海洋生物-好去處8

海岸公園上有兩個法定古蹟,包括建於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的大嶼山分流炮台,證明了古時的香港在海上防衛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另一個是分流石圓環,由一組長2.7米、寬1.7米的橢圓形結構,由未經琢磨的石塊刻意堆疊而成。它被認為是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和青銅時代早期製造的巨石結構。

海岸公園-保育-海洋生物-好去處10

海岸公園-保育-海洋生物-好去處9

交通: 新大嶼山巴士1號、2號、11號及23號

6.南大嶼海岸公園

此公園總海域面積約為2,067公頃,其中索罟群島一帶水域是大嶼山南部水域漁業資源最豐富水域之一,全年不同季節均錄得中華白海豚及江豚出沒,此處亦是兩種海豚的棲息地和重要覓食場地。

海岸公園-保育-海洋生物-好去處15

位於海岸公園內的大鴉洲和小鴉洲歷史悠久,據歷史記載,兩洲曾有人居住,所以洲上設有天后廟。政府在上世紀80年代時,為了於大鴉洲建造越南船民難民營而將島上居民遷離。大鴉洲難民營在1991年至1996年期間收容了數千名越南難民。難民營在1996年關閉後,設施陸續被拆除,索罟群島自此便無人居住,現時無公共交通工具到達此公園。

海岸公園-保育-海洋生物-好去處11

交通:無公共交通工具前往

7.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

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位於本港西部,海域面積約1,200公頃。受珠江流入大海的淡水徑流影響,所含的有機物和沉積物均較多,形成低鹽度和混濁海洋環境。這裡漁業資源豐富,為中華白海豚提供覓食場地,其中鯷科、石首魚科和鯡科的魚類,都是其主要食物。

海岸公園-保育-海洋生物-好去處13


此外,海岸公園西部界線附近的白洲,是來港越冬的鸕鶿重要的晚間棲息地點。


交通:無公共交通工具前往

8.大小磨刀海岸公園

此海岸公園位於大嶼山以北水域,海域面積約970公頃。受珠江流入大海的淡水徑流所影響,含較多有機物和沉積物。公園附近的海域是中華白海豚的重要棲息地,亦是一些具商業價值魚類品種的產卵區。


除了具生態價值外,大小磨刀的岩石亦有特殊的地質意義。這裏的岩石類型豐富,以輕度變質沉積岩為主,包括變質砂岩、粉砂岩,以及位於大磨刀的石墨礦床。這層石墨礦床於石炭紀形成,至今約有3億年歷史。石墨用途廣泛,包括製造鉛筆筆芯和工業潤滑劑等。大磨刀在上世紀50至70年代曾有商業性質的石墨礦開採活動。

海岸公園-保育-海洋生物-好去處14


交通:無公共交通工具前往

圖片:漁農署、電影服務統籌科
撰文:周僖婷
責任編輯:陳小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