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5︱施政報告懶人包 一文睇清民生經濟、房屋土地、創新科技新政策

施政報告2025︱施政報告懶人包 一文睇清民生經濟、房屋土地、創新科技新政策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7日)發表其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以下是八大家整理的政策措施懶人包,涵蓋民生經濟、房屋土地、創新科技及區域發展等領域,幫助大家了解最新政策。

房屋與土地政策

  1. 公營房屋供應:未來5年(2026至2027年度起)公營房屋建屋量(包括簡約公屋)將達18.9萬個單位,較本屆政府上任時增加約80%。公屋綜合輪候時間目標在2026至27年度降至4.5年。
  2. 置業階梯優化:
    • 居屋綠白表配額比例由40︰60調升為50︰50,協助更多公屋租戶置業。
    • 「白居二計劃」增加1000個配額(總額達7000個),其中一半撥予40歲以下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請者。
    • 新出售居屋及綠置居單位的轉讓限制年期由15年降至10年。
    • 推出「長者業主樓換樓計畫」,60歲以上並擁有單位10年或以上的業主,可在第二市場免補地價出售單位後換購較小或較偏遠單位。
  3. 重建計畫:房委會今年內將公布馬頭圍邨及西環邨重建計畫,並研究重建鰂魚涌模範邨。
  4. 簡約公屋與劏房處理:今年底前約1萬個簡約公屋單位落成啟用,另2萬個單位在未來一年半內落成。「簡樸房」規管制度最快明年3月實施。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7日)發表其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

民生福利與生育支持

  1. 鼓勵生育:
    • 延長免稅額:初生子女免稅額由一年延長至兩年,2026至2027課稅年度起,每名子女出生後首兩年可享有26萬元免稅額。
    • 嬰幼兒照顧:未來三年新增15所資助幼兒中心,提供約1500個0至3歲兒童日間照顧名額。
    • 在校課後託管服務取消名額上限。
    • 輔助生育:醫管局輔助生育服務名額2025至2026年度增至1500個。
  2. 長者服務:
    • 「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總數增加4000張至16,000張;「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增加1000張至7000張。
    • 新增3個長者鄰舍中心,每年服務約3000名長者。
    • 試行赴粵養老綜援受助長者入住指定安老院,每月資助5000元,名額1000個。
  3. 支援弱勢群體:
    • 增設6個社區客廳,現累計達15個,預計惠及7000個劏房戶,服務超過140萬人次。
    • 全額資助在本港截肢人士免費配置新科技義肢,為期兩年。

經濟發展與中小企支援

  1. 中小企支援:
    • 「中小企融資擔保計畫」下八成擔保產品申請期延長兩年,「還息不還本」安排再延一年。
    • 減收非住宅用戶50%水費及排污費(每戶每月上限分別為1萬元及5000元),減收工商業污水附加費50%,豁免小販、食物業、漁農業、酒牌等23類牌照費用,為期一年。
  2. 行業措施
    • 寵物友善:推出容許狗只進入的食肆牌照,明確標識。
    • 簡化發牌:簡化食肆發牌制度,加快審批露天座位申請。
  3. 工程開支:額外預留300億元在未來兩至三年加大工程項目開支,支持本地建造業。

創新科技與產業發展

  1. 人工智慧(AI)與資料科學:
    • 預留10億元于2026年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促進AI研發與應用。
    • 推出30億元的「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支持AI等前沿科技研究。
    • 成立「AI效能提升組」,推動AI在政府工作中的應用。
  2. 生命健康科技:
    • 2026年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加快新藥審批。
    • 醫管局成立「引進創新藥物及醫療器械辦公室」,引入符合成本效益的創新藥械。
  3. 新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 推動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產業鏈建設,配合2030年香港國際機場出發航班須使用SAF比例的目標。
    • 進行28個氫能源試驗項目(如氫能巴士、加氫站),制訂氫能標準認證。
  4. 新型工業化:引進飛機回收企業,推動高價值零件回收及交易服務,創造上下游產業職位。

北部都會區與跨境融合

  1. 北部都會區發展:
    • 成立由行政長官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下設三個工作組(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規劃及發展工作組)。
    • 訂立「加快發展北都」專屬法例,簡化法定程式,加快土地徵收和賠償。
    • 新田科技城提供約210公頃創科用地,今年內公布《新田科技城產業發展規劃概念綱要》。
  2. 跨境交通與融合:
    • 古洞站和洪水橋站分別於2027年和2030年竣工;目標2034年或之前同步開通北環線主線及支線。
    • 推動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深化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
    • 擴展救護車跨境轉運病人安排,納入珠海及南沙指定醫院。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1. 金融與貿易:
    • 加速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目標三年內黃金倉儲超越2000噸,建立區域黃金儲備樞紐。
    • 成立「大宗商品策略委員會」,優化大宗商品交易流程。
  2. 吸引人才與投資:
    • 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放寬在港投資要求(如購買住宅物業成交門檻由5000萬元降至3000萬元)。
    • 成立「留學香港專班」,推廣「留學香港」品牌。
  3. 文化藝術:打造香港成為全球高端藝術品交易樞紐,構建機場城市藝術生態圈。

建立「部門首長責任制」

      1. 把制訂和執行政策兩者的責任更好街接起來。
      2. 推動建立有效的管理團隊與運作系統。
      3. 出現問題時查找不足、釐清責任,並按情況進行行政或紀律處理。
      4. 擴大「公務員敍用委員會」職能,就嚴重或涉及廣泛或重複性的系統問題,或涉及部門首長的角色,進行獨立調查。

      研究建立更嚴謹的公務員表現評核機制

      2025年施政報告以「深化改革 心系民生 發揮優勢 同創未來」為主題,聚焦房屋供應、民生福利、經濟支援、創科發展及北部都會區建設,旨在推動香港邁向」由治及興」。報告強調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相輔相成,通過多項措施回應社會需求,並積極對接國家發展戰略。

      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