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網壇不斷創造歷史的黃澤林(Coleman),雖然在美國網球公開賽32強止步,但仍寫下首位晉級大滿貫公開賽年代正賽男單光輝成績。昨晨(1日) Coleman與父母返港,獲中國香港網球總會親臨接機及送花。這位年僅21歲的網壇神奇小子,背後有位「不一樣」的校長爸爸,我們重啟去年的獨家專訪,發現黃爸爸早已作出「神預測」……。

黃澤林網球生涯血淚史
「成功非僥倖!」這句說話從黃澤林的校長爸爸黃悅明專訪中,讓人有深刻體會。任職聖公會奉基小學校長的黃悅明,去年接受新城廣播《教育+校長室》訪問時,談及到兒子的網球生涯血淚史,他直言兒子雖然屢創佳績,亦贏了很多比賽,但背後輸的更多:「其實喺15年裏,陪伴佢嘅有風光嘅時候,但係嗰啲時間佔嘅可能只係十份之一!」
頂替姐姐上課 改寫一生命運
黃澤林5歲時,因姐姐病了缺席預約好的網球練習課,而被父親安排頂替上課,讓他第一次接觸網球,卻從此改寫了他的命運。

黃校長提到最欣賞兒子面對挫折的心態,Coleman每當輸了比賽,都會花更多時間分析自己的表現,找出可以改善的地方,然後針對自己的弱點多練習,直至下次比賽,兒子會特別留意這個地方有無進步,倘若有進步,但比賽結果未算很如意,但仍會為自己的進步而感到開心。
「我諗呢一種心態係好適合年輕人,去睇嘅唔係一次挫敗,或者嗰刻覺得好似天跌落嚟,就係個結局,其實唔係嘅!」黃悅明表示,如果用一個正面的想法,其實遇到挫折時,可以看到很多事,可以再有進步空間,然後能夠正面面對,對將來成長更有幫助。

小小的挫敗 反推動雙倍努力
在過去十多年的網球生涯中,黃澤林確實不是一帆風順,黃爸爸憶述,曾經有一次暑假期間,父子二人遠赴美國參加賽事,連續一個多月都在首圈出局,兒子的意志一度跌至谷底。當時,黃校長都苦惱到底要怎麼安慰兒子,或者用甚麼方法讓他打破困局。
沒想到,有一日兒子卻主動問他:「你知唔知點解我依家仲會好積極咁樣練習?佢話,如果我之前嘅努力都只係有個幾月嘅失敗,如果我再唔努力,我只會更失敗,所以佢話,我而家就係要雙倍嘅努力,我就係唔信,我努力我唔會得到結果!」說罷,兒子繼續去打,果然,接着一星期的比賽,他就拿下第二名。

父親早已「神預測」兒子非凡成就
這件事讓他深深體會到,作為父母有時只需要陪伴在孩子身邊,不一定要講太多,「當然啦!你唔好喺佢失敗嘅時候,再踩多幾腳啦!」黃校長坦言,有時候要給予孩子更多空間,讓他自己想一想。他直言很欣賞兒子這個心態,更因而早已作出「神預測」:「就因為咁樣,我相信未來,佢仲有一段好特別嘅旅程等緊佢!」


打波就唔可以讀書?
作為聖公會奉基小學的校長,黃悅明一直很推崇「Sport for all」,因此校內有很多體育活動,就連新興的地壺球、匹克球都有,他認為除了語言能力,體育亦是重點。「體育唔止係鍛鍊身體,更可以培養堅毅精神。」他強調,孩子從小建立運動習慣,對身心發展至關重要。
「但係咪打波就唔可以讀書,讀書就唔可以打波呢?」這個問題經常令學生感到煩惱,不過黃校長卻有一套心得,就是「時間管理」,他分享Coleman童年時一件趣事:「佢細個問我要幾高先打得網球,我話費達拿同拿度都6呎3,跟住佢話爹哋你幾高啊?我5呎幾咋!」

為打網球每日飲1公升牛奶
兒子聽罷搖一搖頭心想沒行了,但黃校長教他一個方法,就是着他每日飲一公升牛奶,並且要早點睡覺,對長高有一定幫助。結果兒子為了平衡練波、讀書等等的生活,決定犧牲小息時間,上課要更專心,晚上10點便準時入睡,最終不但身高達標,更入讀精英班。
黃校長笑言,現時兒子身高達6呎3,比自己還高很多,「所以好多家長聽完我講之後,都搞到啲牛奶搶到斷晒市!」他補充,其實只要時間分配得好,自己有了人生目標,只要肯犧牲某些東西,可以平衡到生活,這就是做好人生規劃。

圖片來源:新城廣播、黃澤林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