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易面紅是好是壞?呢類人罹癌風險比一般高18倍!丨臨床腫瘤科謝耀昌醫生

飲酒易面紅是好是壞?呢類人罹癌風險比一般高18倍!丨臨床腫瘤科謝耀昌醫生

你屬於喝酒即面紅的人,還是喝多少杯都不會面紅的人呢?喝酒後的面紅反應總是被與酒量一併而論,不過一般而言,喝酒後會造成面紅的元兇是酒精裡的乙醛,與酒量的關係不大,但是絕對是一個健康警號!

健康-疾病資訊-癌症-飲酒-謝耀昌

喝酒過程的原理

正常情況下,肝臟會將酒精毒素分解,再進行排毒工程,所以人喝酒後不會輕易中「酒毒」。肝臟要分解酒毒,全靠肝臟內的一種酵素,統稱「去氫酶」,將酒毒化為水和二氧化碳。

研究發現,大概有三成至五成的亞洲人天生缺乏分解酒毒的去氫酶,因此這種面紅症狀被稱作酒精臉紅反應(Alcohol flush reaction)或亞洲紅臉症(Alcohol flushing syndrome,簡稱 AFS),簡稱亞洲紅臉(Asian flush)。

健康-疾病資訊-癌症-飲酒-謝耀昌

這症狀代表人體內的酒毒當下不能即時分解,並且累積在體內,刺激皮下血管,令血管擴張,產生酒後臉部、甚至全身的皮膚通紅。另外,酒毒也會刺激神經系統,還可能引發其他反應,包括:

‧頭暈/頭痛
‧眼花
‧作嘔作悶‧身體失去平衡
‧心跳加速

咪睇少一級致癌物——乙醛

更嚴重的是,酒毒(主要是乙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長期累積於體內,會增加DNA受損情況,提高癌症發生率。特別是食道癌,口腔癌等等。研究發現缺乏酵素的人仕,患上食道癌風險比一般人高3-18倍。

健康-疾病資訊-癌症-飲酒-謝耀昌

預防食道癌永遠不遲

結論是,若果你是屬於喝酒後容易臉紅的人,你的確比不臉紅的人更大機率患上食道癌。話雖如此,只要你盡量減少飲酒,或者將臉紅當作一個健康警號,由現時開始控制酒量,便可以將患上食道癌的風險大降低了。

健康-疾病資訊-癌症-飲酒-謝耀昌

喝酒不止增加患癌風險

順帶提醒各位讀者,酒精除了增加患癌風險之外,亦會增加患上其他長期病患的風險,例如胃炎、胃潰瘍、肝硬化、肥胖、高血壓、心臟病、腦血管病和精神病等等。飲酒亦與許多嚴重的社會問題有關,包括家庭暴力,疏忽和虐待兒童等等。

再次叮囑大家,「開車前咪飲酒,飲酒後咪開車」

癌症治療|40歲男演員耳鳴、頭痛以為壓力大 醫生證實:已患第三期癌症

先分享一個個案:40多歲的演員Sam,家族中有鼻咽癌病史,一個叔公輩和一個表哥都患過鼻咽癌。但因為本身是一個大家族,親戚眾多,Sam對於當中兩人有同一種癌症並沒有太在意,直至去年初,他漸漸察覺自己聽力有少許不清,且有輕微耳鳴。

Sam懷疑是壓力所致,又擔心是因使用電腦時間太長,因此即時減少上網,又盡量放鬆心情。但卻未能見效,他耳鳴的情況愈來愈嚴重,最後更引起了頭痛。耳鼻喉科醫生替Sam做了鼻咽內窺鏡檢查,隨後再做磁力共振及抽取活組織檢查,證實他已患了第三期鼻咽癌,轉介至腫瘤科醫生。

腫瘤科醫生詳細了解病情後說,由於他鼻咽的腫瘤已擴展至顱底骨,所以會引發頭痛。Sam聽後十分擔心,既擔心鼻咽癌能否治好,也憂慮治療的副作用會否引致他將來長期口乾,影響他再踏舞台。經過醫生和他商談和解釋,他終於同意接受放射治療和化療,整個療程約半年,現今Sam已康復,工作和生活大致如常。

其實,鼻咽癌由於在香港個案較多,經過多年來累積經驗,治療成效也是全球最好的地區之一。但先決條件是未出現廣泛擴散,而患者又肯相信醫生,接受正規的治療。

健康-癌症治療-耳鳴-頭痛-鼻咽癌

根據2021年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鼻咽癌新症有772宗,當中男性558宗,女性214宗。發病的高峰年齡為50-60歲,而在2021年共有211名年齡介乎50-59歲的鼻咽癌新症患者,所以這病絕非只影響年長人士。

現時我們已知道,引起鼻咽癌的最大源頭是一種EB病毒。這病毒的感染途徑和一般過濾性病毒相似,甚至有理由相信可能很多人已經接觸過這種病毒,但視乎個人體質,不一定每個人接觸它之後都會有症狀。此外,鼻咽癌也和吸煙、飲酒等有關。

由於鼻咽深入頭顱中央,早在四、五十年前開始,鼻咽癌已經主要採用放射治療(即電療)去根治。尤其早期發現的鼻咽癌,一般都以放射治療及化療醫治。現今的電療技術,已經可以將輻射盡量集中喺鼻咽腫瘤的位置!比起三、四十年前的放射治療技術,可以大大減低病人接受治療後的副作用。若經過放射治療及化療效果未如理想,則可能轉介耳鼻喉科醫生進行鼻咽的切除手術。

健康-癌症治療-耳鳴-頭痛-鼻咽癌

整體來說,鼻咽癌若能及早介入治療,例如第一期或第二期便開始,現時根治的機會高達八、九成,主要就是得力與近年發展的精準放射治療,以及大家對鼻咽癌的意識提高,能在較早期發現。

鳴謝:李兆康醫生
   臨床腫瘤科
編輯:何蒨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