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香港市民健康的主要威脅之一,而急性心肌梗塞(AMI)和心臟驟停更是突如其來的危急情況,隨時奪走生命。當你的家人或朋友在你面前突然倒下,你是否知道如何幫助他們?如能在現實中掌握簡單的急救技巧,便有機會挽救一條寶貴的生命,甚至成為拯救他人家庭的關鍵角色。

急性心肌梗塞是因冠狀動脈突然堵塞,導致心肌缺氧而受損。症狀包括胸口劇烈疼痛或壓迫感,疼痛可延伸至左肩、手臂或下顎,並可能伴隨呼吸困難、冒冷汗或頭暈。許多人會忽視這些警號,錯失黃金治療時間。然而,越早求醫,越能減少心臟損害,甚至挽救生命。如果發現身邊有人出現急性心肌梗塞的徵狀,應立即撥打999,並協助患者保持穩定,等待救援人員到場。
若未能及時處理,心肌梗塞可能引發心臟驟停。能否在三至五分鐘內進行心肺復甦術(CPR)及使用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是決定患者生死的關鍵。研究顯示,旁觀者即時進行CPR,可以將患者的存活率提高兩倍甚至三倍。CPR的操作並不困難,只需確認患者無反應且無正常呼吸後,立即進行胸外按壓,每分鐘按壓100至120次,深度約5至6公分,並持續到有AED或專業人員到場。即使操作不完美,任何形式的按壓總比什麼都不做更有效。

為了提高市民在心臟驟停時的應變能力,香港心臟專科學院一直積極推動相關計劃。早於2007年,我們便展開了「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推廣計劃」,並向社區捐贈AED,讓更多公共場所具備救命設備。蘭桂坊協會成為首個參與計劃的機構,為繁忙的娛樂區增添了一層安全保障。隨著計劃的推展,越來越多AED進駐高風險地點,包括運動場館、地鐵站及安老院,學校, 屋苑等讓突發心臟驟停的患者有更大的生還機會。

然而,設備的普及並非唯一關鍵,旁觀者的即時反應才是救命的關鍵所在。去年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加盟香港消防處救心同仁推廣計劃,繼續推廣「任何仁急救計劃」,強調「人人可以成為救人英雄」。無論有沒有醫療背景,市民都可以參與急救訓練,學習簡單的CPR和AED使用方法,並在關鍵時刻勇敢站出來,救助身邊的人。AED操作設計簡單,配有語音指示,任何人都能輕鬆掌握,關鍵只在於你是否願意伸出援手,掌握黃金機,成為急救聯盟一員。
除了掌握急救技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同樣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戒煙,並定期檢查血壓、膽固醇和血糖水平,都能有效減少患病風險,保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讓我們一起支持AED的普及化,提升急救能力,並以實際行動守護社區安全。或許你的勇敢行動,能夠拯救的不僅是陌生人,更可能是你摯愛的家人。關鍵三分鐘,正是改變命運的黃金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