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設後以抗戰和海防為核心主題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推出抗戰專題展覽

改設後以抗戰和海防為核心主題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推出抗戰專題展覽

香港海防博物館於9月3日正式改設為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並推出專題展覽「攜手抗敵:東江縱隊在深港地區的抗戰活動」,展期由9月4日至2025年7月2日,市民可免費入場參觀。

「攜手抗敵:東江縱隊在深港地區的抗戰活動」專題展覽   

日期:2024年9月4日至2025年7月2日
地點: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8樓專題展覽廳
免費入場

有片睇: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館長張雅茵說,展覽介紹東江縱隊在深圳和香港地區的抗日事跡,講述兩個兄弟地區在抗戰時期遇到的艱難經歷。東江縱隊抗戰期間物資非常缺乏,很多時沒有自己的裝備。以展品之一英軍李恩菲爾德步槍為例,並非特別為東江縱隊而設,隊員的裝備是繳獲自日軍或盟軍遺留下來的裝備,可見他們在艱難時期仍然奮勇抗戰。


「攜手抗敵:東江縱隊在深港地區的抗戰活動」展覽是博物館改設後首個以抗戰歷史為主題的專題展覽,精選展品包括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成員在抗戰時所用的布袋、毛氈及手槍、東江縱隊出版的機關報《前進報》複製品、1938年11月在香港出版的第一期《大地畫報》、由漫畫家丁聰創作的《東江百日雜憶》漫畫圖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 70 周年紀念章及老戰士們親述當年戰事的珍貴口述歷史記錄等等。

生活-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攜手抗敵東江縱隊在深港地區的抗戰活動
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成員所用的布袋(香港歷史博物館藏品)

生活-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攜手抗敵東江縱隊在深港地區的抗戰活動
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成員所用的毛氈(香港歷史博物館藏品)

生活-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攜手抗敵東江縱隊在深港地區的抗戰活動
游擊隊的武器主要來自盟軍和日軍裝備(香港歷史博物館藏品)
 

生活-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攜手抗敵東江縱隊在深港地區的抗戰活動
1938年11月在香港出版的第一期《大地畫報》,畫報內容
宣傳抗日救亡。(香港歷史博物館藏品)

生活-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攜手抗敵東江縱隊在深港地區的抗戰活動
老戰士親述抗戰時期戰事的珍貴口述歷史紀錄

生活-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攜手抗敵東江縱隊在深港地區的抗戰活動
漫畫家丁聰(1916-2009)為紀念秘密大營救,於1987年以「小丁」為筆名創作了一系列十幅漫畫,題為《東江百日雜憶》。(深圳美術館藏品)

生活-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攜手抗敵東江縱隊在深港地區的抗戰活動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連木盒

為配合改設後的抗戰專題展覽的籌備工作,博物館於2024年9月至2025年8月舉行「抗戰文物徵集行動」,鼓勵市民捐贈與抗戰及東江縱隊相關的歷史文物及照片,結合民間力量協力保存抗戰歷史。徵集的文物種類包括:東江縱隊游擊隊隊員用品、文件、戰後紀念物品,以及歷史照片等。徵集所得之文物不僅能豐富博物館館藏,亦有機會在博物館的展覽中公開展出,重現東江縱隊成員奮勇抗敵的烽火歲月,以紀念抗日英烈對抗戰勝利作出的貢獻。詳情可瀏覽:https://hk.waranddefence.museum/tc/web/mcd/artefactcollectioncampaign.html

生活-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攜手抗敵東江縱隊在深港地區的抗戰活動
博物館於2024年9月至2025年8月舉行「抗戰文物徵集行動」

除了專題展覽,博物館亦設有「抗戰主題展覽廳」,讓觀眾了解更多內地和香港民眾在抗戰期間的角色與貢獻,以及有關香港海防歷史的展覽,不容錯過。

公眾活動
於本月初正式揭幕的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將推出一系列活動,包括專題講座、歷史考察、工作坊和巡迴展覽等。以下為部分主要公眾節目。


「2024年國慶日升旗典禮暨步操表演」
日期:2024年10月1日(二)
時間:上午7時30分至中午12時
地點: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內容:包括步操表演等不同活動,與公眾一起慶祝國慶日,藉此加強國民身份認同,以及認識本港青年制服團體的團隊精神和紀律。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探索日」
日期:2024年10月26日(六)及11月16日(六)
時間:下午1時至5時
地點: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內容:包括音樂匯演、軍事知識工作坊和抗戰生活體驗等,為參觀者提供不一樣的博物館體驗,推廣抗戰歷史。


「抗戰@圖書館」系列活動
日期:2024年9月至2025年2月
地點:香港公共圖書館
內容:透過展覽、工作坊及抗戰書籍展示等節目,提升市民尤其青少年對抗戰歷史的興趣和認識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地址:香港筲箕灣東喜道175號
開放時間:
(3月至9月)週一至週三、週五至週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10月至2月)週一至週三,週五至週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休館日:逢星期四(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二
免費入場

有關展覽及活動的詳情,請瀏覽 hk.waranddefence.museum
圖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