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基信書院儼如國際學校 發揮直資學校四大優勢

港青基信書院儼如國際學校 發揮直資學校四大優勢

想認識不同國籍的學生,不一定要讀國際學校,位於東涌的直資學校港青基信書院,儼如一間國際學校。今集《教育+校長室》「直資系列」,盧裕敏校長與嘉賓主持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陳狄安探討如何打造多元學習環境,令不同國籍的學生成才。

外籍教師佔四成

港青基信書院可謂在直資學校中獨具特色,早早便開辦國際課程。學校擁有40%的外籍教師及70%的非華語學生,然而在其創校之初的2003年,學生群體主要是本地學生。

盧校長提及在2009年和2010年間,學校經歷了一個重要轉變。許多外籍家庭的孩子即將升讀中學,因此需要尋找全英語授課的中學。而港青基信書院作為區內獨有的全英語學習環境,因此吸引了眾多不同國籍的非華語學生。

港青基信書院-直資學校-國際學生2
港青基信書院有七成學生是非華語學生。

充分發揮直資優勢

陳狄安主席曾在該校工作長達17年,對學校有著深厚的情感。他認為學校在教學、資源和校舍設計上展現出直資學校的獨特魅力。首先,課程國際化,高中提供國際課程,如英國A Level;初中則融入校本元素,讓學生不僅接觸本地課程,也具備外國學習的背景。

其次,外籍教師比例高達40%,來自世界各地。陳主席表示:「我相信在香港,除了國際學校外,很難找到另一所學校能與它相提並論。這主要是因為學校認為有這樣的需求,有眾多外籍學生,需要相應比例的外籍教師,這樣大家可以相互補充。一般本地學校僅有一至兩位NET Teacher,主要負責教授英文或英語會話,而在這裡的外籍教師不僅限於英文教學,除了中文、中史和普通話之外,其餘科目都會教。」

港青基信書院-直資學校-國際學生1
學校擁有人造草球場。

第三個特點是學校擁有優秀的設施,且這些設施和周邊環境相輔相成,發揮了直資學校善用財政資源的優勢。學校座落青山綠水旁,校舍寬敞,設施多元化,包括藝術中心、戲劇劇場、健身室、樓高兩層的音樂大樓,還有人造草球場、多用途草地、四條一百米跑道場等。最後一點是收生彈性,包括本地學生、香港本地土生土長的外籍學生、外國來的外籍學生以及內地學生。

注重發展體藝項目

學校強調全人教育,不僅僅是關於學業,更包括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校外體驗。盧校長提到學校提供多元的學習機會,除了本地課程——中學文憑試,還提供國際課程GCE A Level,讓學生根據個人需求和未來升學計劃選擇合適的課程。盧校長亦發現學生熱愛運動,因此學校注重發展運動項目;同時也著重培養學生的藝術興趣,提供喜劇、藝術和話劇等不同平台,讓他們跨越種族、宗教等,展現各自的興趣和才能。

港青基信書院-直資學校-國際學生3
學生十分活潑好動。

盧校長自本地傳統中學出身,經歷傳統教學後,意識教學沉悶,因此積極尋找令學習更具樂趣的方式。透過接觸不同國家的朋友,她了解西方教育模式,希望融合中西方教育文化。她說,「我希望在教育上配合不同地方的教育文化和特色,令學生覺得學習是一個很愉快的事,而不是為了要交功課或考試。他們有時間的話,可嘗試不同的東西,所以我想把中西方教育融合起來。」

校長視學生如己出

盧校長視學生如子女,期望他們在港青基信書院完成學業後成為正直有為的年輕人。她認為讀書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中學階段認識自己,肯定自己才能,並持續追求熱愛的事業。成功不僅是金錢、地位和學術成就,更在於幸福感和人際關係。「無論科技怎樣轉變,社會怎樣發達,這個世界我們都要怎樣去學習跟不同的人相處,我們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在群體生活裡學習互相尊重、關懷,我相信每一個人都可以懷著一個偉大的心,做好每一件小事,由他自己影響他身邊的人,甚至未來。」

港青基信書院-直資學校-國際學生4
盧校長期望不同國籍學生融洽相處。


陳主席也認為,非華語生有其宗教、文化等因素影響他們的成長,但不代表他們到香港生活,一定有衝突,「這個世界都是尊重、包容 ,和而不同,教育是培育不同價值觀的重要起點,讓年輕人能夠在社會和國際舞台上與各種文化和族群和睦共處。」

圖片:港青基信書院提供
撰文:周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