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逾40年歷史的葵涌蘇浙公學,近年著力發展英語和科學科技,背後原因與校長梁健文博士自身學習經歷有關,今集《教育+校長室》津中系列梁校長與嘉賓主持、香港津貼中學議會李伊瑩主席及主持人KK大談基層學生培育心得。
九成基層學生 老師重視關懷
梁健文校長形容學校是一所樸實且簡單的Band 2學校,其中九成學生來自低下階層。部分學生來自公共屋邨、公務員宿舍或劏房,面對學生的背景,學校和老師的引導與支持顯得尤為重要。梁校長指出,有三成至一半的學生未必與父母同住,而一些學生則由祖父母照顧,或是因父母在內地工作而由其他家人扶養,很多學生的家人的學歷不是很高。「這些學生需要額外的關愛和指導,因為他們的家庭背景中缺乏教育支持。師生關係在這個環境下變得尤為重要,學生們聆聽指導、遵守規則,並展現出良好的禮貌。」
安排輔導活動 啟發學習動力
梁校長曾問一名中一學生,有沒有想過讀大學?令人驚訝的是,沒有一半的學生表達出對讀大學的興趣,他們甚至對於未來的大學方向一無所知。梁校長認為,這背後的原因在於學生缺乏內在的動力。為了幫助學生提升學業成績,學校加強了輔導和其他學習經驗(OLE)活動,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效率。近年,學校開始在上學期安排輔導日營,除了協助升中的輔導外,每個年級都有自己的日營,旨在培養團隊精神和相互關懷。
OLE活動助及早規劃路向
梁校長10年前來到,看到學生們的自信心比較不夠,所以做了一些部署,幫助學生提升成績,學校發覺多年的補課,學生的進步也不是太大,背後原因是學生內在的動力是未夠,學校有較多的輔導和OLE(其他學習經歷)活動,著力提升學生讀書的動力和他的效能。近年開始,學校在上學期安排輔導日營,除了升中輔導之外,每級安排日營,目的是建立團隊精神和學習互相關心,梁校長解釋:「由於家庭對學生的支持可能不足夠,學校的60位老師和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給予關愛和支持。我們也非常重視班主任的角色和班團活動。」中四級特設宿營,希望他們建立升學目標,對讀大學或其他方向有方向。
下學期將會安排OLE日營,以幫助學生擴展眼界。對於從低下階層來的學生來說,他們很少有機會走出市區或接觸不同行業。透過日營,學生可以認識各行各業和大學課程,為他們未來的職業方向打下基礎。
鼓勵參加比賽 學生發光發亮
學校設有恆常學會,包括校隊、步操樂團、民謠表演小隊、制服團隊等,幫助學生訓練自信。梁校長說:「他有自信,他才夠膽去承擔更大的目標,向前努力,我們給了很多機會同學發揮他們的興趣和自信外出比賽,即使他們不懂音樂或樂譜,我們歡迎他們來步操樂團。」
有些新移民怕在學校講普通話,擔心被人取笑,學校鼓勵學生參加普通話比賽,「當他們獲獎,他們的自信會提高,覺得本來在其他學校可能受歧視的東西,來到這裡是可發揮,這一系列的校本活動和配套措施,提升和發揮學生的潛能,這就是我們經常說讓學生閃耀。」
提升孩子自信 有利升學就業
李主席認同梁校長所說,「自信心是代表同學對自己有一個肯定和勇氣,讓他們有膽量向前走,所以自信是十分重要,除此之外,上進心和善良的心都是非常重要的,無論做什麼都要有一個愛人如己、 懂得尊重關懷別人,我相信他們一定會在這個世界上能夠發光發亮。」
作為校長,他重視孩子自信心,特別在心理輔導上的幫助和訓練,這緣於他自身成長,「我來自低下階層,讀的是普通學校,英文是很差,所以我覺得要提升學生的英文和自信也是很重要,其實我在大學的時候自信都不太好,所以我會明白到低下階層的同學在升學和在求職遇到的困難。」
不給免費午餐 提供自主選擇
他說他在小六時,僅認識十二個月份的英文,當他升上英中後,遇到了學習上的困難。幸運的是,他的班主任是一位關心他的英文老師,當他的成績出現問題時,老師主動詢問原因,並提醒他要努力學習。這樣的關懷和鼓勵讓他感受到前行的動力。
當他進入中三時,又一次遇到了令他受益良多的老師。這些老師不僅鼓勵他繼續升學,還給予他寶貴的建議和支持。化學老師更是特意前往他的家,勸誡他的父親讓他繼續深造至中四階段。這樣的幫助和支持讓他深信:這些相遇與幫助並非偶然,冥冥之中有些安排,「學習不應該是被迫的,而是一種自主的選擇。他認為最好的方式不是強迫學生讀書,而是引導他們認識到學習的價值,讓他們自發地喜歡閱讀,自主地選擇自己的道路。這樣的方法才是最為長遠和有效。」今日的梁校長已是一名博士,學術成就非凡。
李主席同樣是基層出生,作為教育工作者,她希望可以給到下一代的學生探索這個世界的機會,讓他們知道其實你出身是不會影響一個人前進,「 只要你願意、肯努力社會一定會給你機會,很多基層出生的學生都面對這些問題,例如家庭環境、經濟困難等,不過我們要讓小朋友知道,只要你願意一定有辦法。」
梁校長現在把曾經得到的幫助再給下一代,投放資源開啟他們的眼界,但他不提供免費午餐,補課也需學生繳付少許費用,讓明白學生需要有承擔,「這個是我讀輔導的其中一個信念,因為想他感覺到星期六來補課,不是被迫回來讀書,而是他選擇回來讀書,這是他個人的決定。這樣令他覺得這個不是一個施捨,一來是令他有份他自己出錢出力,之後的成功他自己也有份的,二來可以延續這個服務。」
堅持三大信念 改變學生一生
他有三大信念,一是給學家的溫暖感覺, 他提到學生來自破碎家庭,家裡沒有安全、溫暖感覺,「我希望無論他家裡開心不開心,回來學校是一個新的開始,家裡未必有很親切的兄弟姊妹,但回來跟同班同學就好像家人一樣;班主任好像爸爸媽媽一樣。」
其次是希望給學生機會, 「很多學校可能要爭取能機會才能參加比賽、校隊等,但來到這裡,只要他想去努力我們就會給他機會代表學校出場又或者參加一些訓練,不會因為他沒有錢就參加不到。」
第三是給學生夢想,從初中開始就有校本的升學輔導的生涯規劃課程,讓他們開始找到自己的強項、弱項、興趣;中四起參觀大學,訂立一個可行的目標,想讀什麼大學和學科,大部分中六學生在上學期開始找到人生方向和目前。
圖片:葵涌蘇浙公學提供
撰文:周僖婷
責任編輯:侯聖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