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健康|強迫症唔一定狂洗手!學生焦慮爆炸強迫充電都係症狀

情緒健康|強迫症唔一定狂洗手!學生焦慮爆炸強迫充電都係症狀

以下幾個場景,你覺得哪個有機會是強迫症?

「我個仔行街一定要踩住磚罅行。」
「每晚臨睡前要順序檢查門鎖及窗,每個門/窗都要試一下是否已完全關好,如果有一個窗沒有關好,會從頭到尾再檢查一次。」
「所有物品一定要貼牆安放。每天要多次檢查物品是否已完美貼牆。」
「擔心家中有寵物有危險,每15分鐘看一次CCTV,即使開會都要偷偷看。」
「要求手機電量一定是100%滿,無論如何都要叉足電。」
「所有東西都必須是雙數或單數。」
「擔心自己會在公共場所講不文內容或持刀傷人,因而強迫自己不出街。」

其實,以上全部都可能是強迫症的徵狀。

健康-疾病資訊-情緒健康-強迫症-症狀

很多人對強迫症的了解都只限於不停洗手,其實強迫症的表現各式各樣,重要的不是進行了什麼行為,而是引發這些行為的成因及這種行為是否可以停止。

好像第一個場景可能很多家長都會體驗過,甚至自己小時候也是這樣——對某些東西有點執著,例如走路一定要踩磚罅行、一定要有某條手帕才可以睡覺。但這些行為若是可以停止的,例如父母提醒一聲小朋友就會正常走路;用奶嘴代替手帕也一樣可以睡覺。

但強迫症是不同的,它最大的特點是缺乏「合理性」。例如常見的過度洗手,病人會覺得環境十分骯髒,因此不停洗手。可是剛洗完的手碰一下家中的陳設就真的髒得要洗手嗎﹖皮膚已經洗得脫皮疼痛還要不停洗手嗎﹖當行為缺乏「合理性」時,就可以稱為「強迫性行為」。除了行為外,也有「強迫症意念」,例如上述覺得自己出門就會講不文說話、心中不能控制地默念某些句子,都是常見例子。

健康-疾病資訊-情緒健康-強迫症-症狀

強迫症帶來的問題是影響生活,它會花去病人很多時間,令病人難以投入正常生活或工作。很多時病人已明知行為是有問題,例如一邊洗手一邊痛到哭、一邊檢查門窗一邊已覺得很累,可是心裡的念頭仍然令他停不下來。

強迫症患者的治療方案會因應個別需要和不同病徵而有所不同,由於病人腦內血清素失衡,難以調節緊張情緒,所以服藥有一定幫助,可減少強迫思想及強迫行為。但單靠藥物未必可以完全治癒,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治療也十分重要。

簡單來說,就是讓患者嘗試逐漸去面對他們所害怕的情況,同時阻止自己去做慣常的強迫行為,逐漸減少甚至消除焦慮。透過認知治療,亦可以幫助患者改變對某些思想的反應,減少不切實際的自我批評,以及幫助患者由另一個角度去看事物,盡量減少強迫行為的出現。

鳴謝:張漢奇醫生
   精神科專科
編輯:何蒨雯
責任編輯:陳小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