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良局田家炳小學 培養學生中華文化內涵

保良局田家炳小學 培養學生中華文化內涵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集結民間習俗、宗教信仰、哲學思想,位於大埔的保良局田家炳小學,二十多年前已積極推廣中華文化通過中華文化學習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今集《教育+KK校長室》 津小系列,田家炳小學陳詠賢校長,與嘉賓主持、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鍾麗金主席,以及主持人 KK,大談中華文化傳承的意義。

圍繞校訓設計課程

田家炳小學致力於中華文化的教育已有多年歷史。陳校長表示:「中華文化是一個平台,我們希望透過這個平台向學生灌輸價值觀教育。」為了讓學生體驗中華文化,學校舉行了中華文化日,提供了各種小攤位遊戲,如繩結和古代遊戲。

保良局田家炳小學-中華文化-交流5
校長講故事。

學校的辦學理念與傳統文化認識息息相關。作為保良局旗下的小學,學校以「愛敬勤誠」為校訓,同時實踐全人教育,致力於培養本區學生成為具備才德兼備、與時俱進、獨立自信且具有國際視野的優秀公民,使他們具備建設社會所需的良好素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田家炳小學圍繞著這個主題設計課程。

致力推廣中華文化

保良局田家炳小學-中華文化-交流3
學生投壺比賽。

除了注重中華文化,學校也非常重視STEM教育。陳校長表示,早在二十年前,學校就以琴棋書畫為主題,體現中華文化,並逐步發展至今。2017年,學校參與了由田家炳基金撥款、香港中文大學優質學校改進計劃負責推行的中華文化課程設計與推廣計劃,建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當時,大學團隊協助老師備課和試課,主題是祈福文化,通過學習祈福文化,學生們了解到中國人敬天、謙卑和關懷他人的精神。兩年的計劃結束後,學校將計劃擴展至其他科目,不僅僅是中文科。

加入主題形式學習

保良局田家炳小學-中華文化-交流2
舞獅師傅到校培訓學生。

在課程規劃方面,學校下了很多功夫,注重中華文化的教學內容。陳校長舉例說,在教科書中,他們將一些基本課題改為主題式學習,並融入了校本中國文化的項目和題材,例如剪紙和舞龍舞獅等。正因為教科書中有關舞龍舞獅的內容,學校邀請了一位舞獅師傅到學校培訓全級學生,讓他們親自嘗試舞獅,讓他們體會到他們所學的內容原來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機會接觸到。同時,透過這樣的活動,學校也灌輸了學生堅毅的精神、責任感和良好的人際處理能力,希望同學們能夠以身作則。

鍾主席回應說,全港有數百所學校得到津助,這些學校屬於不同的辦學團體並位於不同的區域,各具特色。他表示:「校長們除了依靠政府資助外,還努力尋求其他支援,例如優質教育基金、各種項目、與大學的合作以及賽馬會等,使學校推行的項目更加完善、豐富且立體,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學校除了重視中華文化外,也注重交流活動以增強學生的國際視野。

重視交流 開拓視野

保良局田家炳小學-中華文化-交流6
學生到寧波與姊妹學校交流。

田家炳小學非常重視交流活動,每年都與內地的姊妹學校進行交流,與當地學生一起進行表演和上課。此外,學校也多次帶領學生進行海外交流,目的地包括紐西蘭、新加坡、台灣和馬來西亞等地。

陳校長表示,學校會申請各種基金,以資助有經濟需要的學生,讓他們有機會走出香港,放眼世界。「我們希望學生能夠親身體驗這個世界,正如我先前所提到的辦學理念,我們希望學生能夠擴展他們的視野,因為僅僅從書本中學習,很難真正了解外面的世界是如何的。」此外,學校也提供津貼和獎學金,以嘉許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

圖片:保良局田家炳小學提供
撰文:周僖婷
責任編輯:侯聖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