嗇色園創於1921年,至今已有超過100年歷史,而中醫贈醫施藥到今年亦踏入100 周年。本集《原來生活好快樂》請到嘉賓:嗇色園副主席馬澤華先生,分享創園之初的第一項善業——贈醫施藥的歷史。
嗇色園最早開展的善業:贈醫施藥
嗇色園源自廣州,當時除了宗教信仰,亦有在廣州贈醫施藥,直至103年前,1921年一些嗇色園道長南下到香港,並於獅子山下的竹園建黃大仙祠,更於1924年起繼續進行贈醫施藥。當時香港還未有分18區,嗇色園在當時九龍城西貢道(現今已沒有這條路)開展中藥局,由三位著名中醫駐診。
當年更將500支藥籤由廣州帶到香港,按男科、婦科、幼科、眼科及外科分科裝到籤筒,供善信求籤,籤文不僅求出健康狀況,更有藥方就著該健康狀況寫有藥方,部分健康狀況未必需要用藥,籤文中亦會提供心理上的治療建議,幫助善信改善健康。2005年,政府頒布中醫藥條例,必須由持有牌照的註冊中醫師經過專業診斷向病人處方服藥,這500支籤文便成為歷史,不再使用。
經歷了一個世紀 嗇色園醫療服務的改變?
經歷了新冠疫情,不少人都更重視健康,而且更看重中醫在未病先防、病後調理的角色。
中醫與道家有一個共同的理念就是治未病,在生病之前先預防,政府在基層醫療中亦推行這個概念,而早在2017年,嗇色園已經與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合作,善用黃大仙祠內的禮堂定期舉行不同主題的中醫專題講座,期望向廣大市民傳播更多健康資訊。目前香港已成為全球最長壽城市,面對人口老化,健康資訊、養生保健知識不可或缺。
另外,嗇色園一向致力培育中醫人才,因此在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設立了「嗇色園中醫教育獎學金」,資助有需要的中醫學本科生到國內或海外進行實習,以培育優秀專才。 這個獎學金計劃至今已經4年,接受資助的中大中醫學生共有14位。來年,嗇色園會擴大獎學金名額至每年10位學生,以作鼓勵及支持,更會將計畫延長至2028/2029學年。
提升社區服務覆蓋 為港人實現治未病
隨季節養生,嗇色園亦積極安排社區服務,以滿足都市人的健康需求。香港人工作繁忙壓力大,加上天氣潮濕空氣污染,好多人抵抗力差,容易有鼻敏感、經常傷風,或者是手腳冰冷、血氣運行欠佳,中醫的天灸就是非常適合的保健療法。
因應大眾對天灸的需求,2019年起嗇色園將天灸保健計劃安排成為屬下中醫單位的恆常服務,並於夏季及冬季推出天灸服務。這個服務在嗇色園所有中醫服務單位同步推展。
此外,嗇色園與香港理工大學視光學亦都合作多年,開設眼科視光學中心,購置許多專業的驗眼、視光器材,由理工大學派出視光師為市民做視光檢查,這個眼科中心亦是教學中心,讓理工大學的學生來到中心進行實習培訓。
最後,中藥局於今年5月份起推行夜診服務,延長服務時間,由上午9時至晚上8時,不設午膳休息時間。希望藉此進一步推廣中藥局「贈醫施藥」的傳統,擴大服務受眾的層面。未來中藥局亦會繼續與時並進,配合時代發展,提供更優質、更完善的醫療服務予市民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