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迎接更年期|婦產科專科柴逸蘭醫生

好好迎接更年期|婦產科專科柴逸蘭醫生

更年期時,女性會出現潮熱、盜汗、脾氣暴躁或月經周期不規律等症狀。面對這些變化,女士一時或難以適應,亦可能會覺得身體正在退化而無法接受。其實更年期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就如青春期般,所出現的症狀亦非疾病。理解更年期的生理變化、常見症狀後,透過健康生活方式及調整心態做好準備,安然度過更年期。

主持:談及更年期,相信大家也耳熟能詳,當女士們步入這個階段,一時之間或難以適應身體的變化,難免會感到擔憂。為此,本集節目請來養和醫院婦產科專科醫生柴逸蘭醫生,跟大家探討更年期。柴醫生,更年期到底是甚麼?

醫生:更年期是指女性停經前後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受家族史、生活習慣以及種族等因素影響。一般來說,在正式停經的前3至4年,身體便會開始出現變化而且持續數年,這段時間便是更年期。

主持:更年期是必然會發生的嗎?

醫生:更年期是一個自然的生命階段,也不應將更年期視為疾病,其實部分人在沒有明顯的不適之下,便安然度過了這段時期;但當然也有少數人,尤其是外國人,可能會出現較嚴重的症狀。

主持:一般來說,更年期會在哪個年齡階段開始?

醫生:根據目前的統計顯示,華人女性的平均停經年齡約為51歲。因此,從45至46歲開始,便會被視為進入更年期階段,即卵巢功能及生育能力開始下降。

主持:當身體進入更年期後,會出現哪些生理變化?

醫生:最明顯及最常見的變化是月經周期的改變,由原本規律的28至30天的月經周期,出現縮短或延長的現象。由於女士每次排卵,身體也會分泌雌激素,但進入更年期的女性卵巢功能開始下降導致排卵不穩定,令身體雌激素水平下降,因而導致潮熱、睡眠質素下降等生理變化,但大部份人也能逐漸適應這些變化。

主持:哪些人會較難適應這些變化?

醫生:突如其來的雌激素轉變會較難適應,當中包括醫療原因,例如進行卵巢切除手術後,女士突然失去卵巢,這類婦女所經歷的更年期一般會較劇烈,身體較難適應,症狀亦可能更為明顯。

主持:當月經周期縮短至十多天便出現一次月經,這是否代表已經進入更年期?臨床上有確切的界線嗎?

醫生:醫生一般會綜合女士的年齡與經期變化等因素作評估,以及排除其他婦科疾病的可能性。當排除病理性原因後,亦可檢查女性荷爾蒙水平作參考,例如:雌激素、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黃體生成素(LH)等,以獲取更準確的診斷。

主持:更年期持續3年至4年,我們如何得知已度過更年期?

醫生:其實並沒有明確的標準,如果婦女停經後並沒有明顯的身體不適,便可視為已經適應更年期變化。

主持:更年期是一種生理變化的過程,並非疾病,大家不需要過於擔憂吧?

醫生:就像小朋友步入青春期一樣,更年期也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當身體適應了漸漸下降的雌激素水平後,整體狀況便會趨於穩定,因此女士們不需要過於擔憂。

主持:男性也會經歷更年期嗎?

醫生:男性也會有類似的變化,只是並不明顯。男性荷爾蒙也會隨年紀增長而逐漸下降,但臨床上沒有明確的定義,並非如女性般有清晰的界線,即12個月沒有月經便是停經。

主持:臨床經驗上,女性主要受哪些更年期症狀困擾而求診?

醫生:大部分因更年期問題而求診的婦女,主要是因為潮熱、睡眠質素下降和陰道乾澀影響性生活,因而影響生活質素,於是求診尋求紓緩的方法。

主持:既然更年期不是疾病,是否可以不求醫?但如果症狀嚴重,是否可以透過醫療來緩解?

醫生:大部份女性也不需要因更年期而就醫,除非症狀嚴重而影響日常生活,尤其在較年輕階段便已停經的女性,她們或需要醫學上的輔助以幫助身體適應更年期變化。

主持:雖然女性平均在約50歲便進入更年期,但有機會提早出現嗎?

醫生:從醫學角度而言,女性於40歲後停經仍屬於自然現象,但如果在35歲左右便開始停經,這對身體來說並不是好事,身體過早喪失雌激素的保護,這類婦女通常需要及早就醫,接受合適的治療。

主持:補充雌激素是否可以紓緩更年期症狀?

醫生:若需治療,其重點在於補充體內缺乏的雌激素,最常見的治療方式是口服藥物,更年期婦女在服用雌激素藥物後,身體會有明顯的改善,甚至有人形容是「重生」,身體逐漸回到停經前較穩定的狀態。

主持:除了口服雌激素藥物,有否其他治療方式?

醫生:現時主要以口服藥物補充雌激素,可改善潮熱等全身性症狀,但若女士的不適只屬局部,例如陰道乾澀,則未必需要處方口服雌激素,可局部使用雌激素藥膏或潤滑劑以改善情況,那便可以在改善更年期女士們的生活質素與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之間取得平衡。

主持:每人的情況不同,適合的治療方式也不盡相同,尋求醫生的專業意見是最理想選擇。但為甚麼有些女性能夠順利度過更年期,有些卻會經歷較為嚴重的不適?

醫生:從醫學角度來看,目前仍無法解釋這種差異。有些人對於身體的細微變化較為敏感,因此感受到的不適也較明顯;相反,較少緊張感和壓力的女士較能自我調節心態,理解到更年期並不是一個疾病,然後漸漸適應及安然度過。

主持:更年期有時會出現令人尷尬的情況,例如突然大量出汗(盜汗),這類情況能否預防?

醫生:更年期症狀往往無法預測,因此難以事先預防,但生活上也可早作預備以從容應對。例如:穿著厚度適中的衣物、調節合適的冷氣溫度、換上薄被舖等以緩解潮熱不適。如果仍無改善且症狀已嚴重影響生活,則可考慮使用藥物治療。

主持:這種潮熱現象會持續多久?

醫生:各人的狀況不同,有些人可能僅持續數月,也有人可能長達5至10年,大部份女性的更年期症狀,嚴重程度會隨時間而逐漸減少。

主持:從心理層面來說,有沒有方法可幫助順利度過更年期?

醫生:雖然無法完全預防更年期的不適,但仍然建議女士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戒煙、少喝酒、規律運動等,良好生活習慣有助於減少不適。維持健康的飲食,包括減少攝取咖啡因,有助於改善睡眠質素。此外,適當運動不僅有助於身體健康,也能減少焦慮與壓力。至於坊間流傳的一些適合更年期女士的方法,例如飲用豆漿或營養補充品,目前並無足夠醫學證據證明其有效性,因此不建議盲目服用。

主持:你認為在甚麼情況下,女性便應該尋求醫療協助?

醫生:當更年期症狀影響到日常生活便應該求醫,例如嚴重影響睡眠、情緒低落等。值得留意的是,進入更年期的女性年屆40至50,她們其實也正面臨人生另一階段的轉變,遇上不如意的事情時,可能也會帶來額外的壓力,因此情緒的問題不一定由更年期引發。建議女士們保持心境開朗,多做運動,以緩解負面情緒。 主持:更年期的症狀因人而異,有人安然度過,也有人較為辛苦。不論如何,家人和伴侶的支持都十分重要,家人也可以提供適當的理解與協助,例如分擔家務、給予更多關心和支持,幫助更年期女性減輕壓力。此外,若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尋求醫療協助也是一個選擇。今天非常感謝柴醫生的分享,希望這些資訊能夠幫助大家更理解更年期,下次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