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企業可持續發展大獎2025》已於上周一(10月20日)順利舉行,今屆總共有13間企業合共獲得28個獎項,首先,在此恭喜各得獎機構。這個活動舉辦了數屆,不才有幸參與其中,學懂不少ESG相關的知識外,亦見證著香港企業對可持續發展的推進上越見積極及成熟。
由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要退出《巴黎協定》開始,ESG發展在2025年確實是艱難的一年;然而,在美國掀起一股ESG潮的同時,其他國家/地方,包括香港,似乎在這個「ESG逆風期」中,卻走得越見堅定。
說實話,不才過去走訪過不少企業,他們對ESG的看法,大多只得一個「講」字又或者草草了事,做咗就算,基本上都可能只流於表面,又或者當作市場推廣的手法,又或者認為知而行難;去到今天,即使現時經濟大環境出現不少變數,不少企業反而能在ESG角度上找到新的方向及出路,亦證明ESG確實有它的存在價值。
ESG讓企業升級轉型,更培添創意!就以時裝行業為例 ,其中Fast Fashion(快時裝)更是一個污染嚴重的產業。時裝工業是繼石油業後全球第二大的污染源頭,在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量極高,相當於每年釋放 12 億噸二氧化碳到大氣層,佔全球碳排放量的約10%,甚至超過航空和航運業的總和。
而快時裝業過程中產生大量廢水、碳排放和紡織廢料,由於要短週期內推出新產品,大部份衣物底層原材料仍然是來塑膠基底的人造纖維;即使有棉花等天然材料,但加工時亦消耗大量水資源並導致水污染。
作為快時裝的佼佼者H&M,早於8年便推出的創新的物料作為衣服原材料:不但由菠蘿葉纖維素製成的皮革替代品、用橙皮再織的布料,而且窺中荷蘭女發明家的研發:由乾牛糞中萃取出纖維素轉製成可自然分解的布料。
當年「牛糞衣」的出現,驚艷時裝界,亦為快時裝增添更多可能性,作為消費者,你會試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