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廣播有限公司主辦、香港教育大學協辦;韓國Keil天然維他命D3油贊助的第一屆《新城體壇CEO嘉許禮》,已於10月23日假香港教育大學圓滿舉行。活動旨在表揚本地體壇領袖於商業、社會及體育領域的卓越成就,肯定他們在推動香港體育發展方面的領導角色與影響。而香港教育大學亦積極參與是次盛事,共有50位師生代表出席,展現學界對體育精神及社會貢獻的高度重視與支持。

九位得獎者橫跨多個體育範疇
本屆嘉許禮共選出九位得獎者,包括:李忠民、洪楚英、洪松蔭、倪文玲、黃永棋、黃悅明、葉姵延、陳念慈、陳浩源(排名不分先後)。他們分別來自不同體育領域,憑藉創新思維與堅定信念,從運動場走向社會,參與及可持續發展方面展現典範。

政、學、體界重量級人士鼎力支持
是次嘉許禮獲得政界、學界及體育界多位重量級人士支持,顧問團隊陣容鼎盛,包括中國香港足球總會會長貝鈞奇先生SBS, BBS, MH、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副會長劉掌珠女士, SBS, JP、香港體育學院前主席林大輝博士, GBS, JP、香港教育大學校長李子建教授, JP、香港教育大學副校長(行政) 方永豪博士、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高級講師雷雄德博士, MH。

五大評選準則 全面肯定領袖價值
活動根據五大評選準則選出得獎者,包括:商業成就、領導力轉化、公共影響力、ESG/社會參與,以及故事性與榜樣價值,全面肯定他們在推動體育發展及社會貢獻上的卓越表現。
《新城體壇CEO嘉許禮》希望透過建立一個長遠平台,持續表揚及連結體壇領袖,推動香港體育界與社會各界的深度合作與交流。
主禮嘉賓馬浚偉、貝鈞奇、李子建教授為活動進行揭幕禮
大會邀請新城廣播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馬浚偉先生、中國香港足球總會會長貝鈞奇先生 SBS, BBS, MH,以及香港教育大學校長李子建教授 JP擔任主禮嘉賓,為活動揭開序幕及致辭。
馬浚偉致辭表示,十分榮幸見證首屆《新城體壇CEO嘉許禮》的舉行。我雖以演員與管理人身份為人所知,實則內心始終是一名熱愛體育的「運動員」。體育不僅令我身體健康,更讓我深信體育精神永不退役——眾多優秀運動員在轉戰其他領域後,依然續寫輝煌。謹此向所有獲獎者致敬,並感謝香港教育大學及各界支持,願我們共同傳承這份精神,延續光輝。

貝鈞奇致辭表示很榮幸擔任首屆《新城體壇CEO嘉許禮》顧問,見證體壇領袖成功轉型、秉持體育精神開拓新領域。他們以卓越成就激勵年輕運動員突破界限、規劃未來。此次嘉獎不僅表彰個人,更象徵香港體育社群的團結與進步。謹致以誠摯祝福,並感謝主辦單位對體育界的支持。

李子建教授致辭表示今日活動旨在表彰由傑出運動員成功轉型的各行業領袖,展現體育、管理與教育的融合。人生轉換跑道並非難事,關鍵在於決心、計畫與團隊支持。期望未來新城廣播繼續發揚此計畫,說好香港的體育與教育故事。

得獎者們分享得獎感受
本屆九位得獎者中,倪文玲因事未能親身出席典禮,由代表代領獎。其餘得獎者則親臨現場,分享他們對體育的熱愛與成長歷程。
李忠民:作為香港第一代擊劍運動員,自幼因身材矮小而總坐在課堂首排,曾習琵琶。遷居沙田後偶然接觸擊劍,雖然初選落榜,仍堅持自發訓練,甚至以家中拖把棍代劍苦練。這段經歷印證了客觀條件不足為懼,只要心懷熱忱與決心,終能突破局限,實現目標。

洪楚英:以「點線面體」概括體育歷程,從個人熱愛足球、跑步與乒乓球,到帶領團隊培育學子、創下學界佳績;再以自身行動擴大影響,疫情期間堅持每日跑步支援考生。體育不僅強健身心,更在團隊建設、教育實踐和社會服務中展現多元價值,彰顯其培育人才、推動社區發展的深層功能。

洪松蔭:榮獲獎項深感榮幸,亦覺謙卑。優秀運動員所具備的自律精神與堅定信念,印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即使早年學業未臻理想,仍可在運動領域展現價值。我每天清晨四點多起身踩單車,工作至深夜,全因心中那份熱愛與堅持。盼以此勉勵眾人,堅信各有所長,持續努力必能綻放光芒。

黃永棋:從專業羽毛球運動員轉型後,面臨溝通協調與教學適應的多重挑戰。由以往專注訓練比賽,轉為需面對不同年齡學員,並探索多元化發展路徑。這段經歷讓我深信,體育培養的堅韌精神使人不畏轉型失敗,願在堅守教育本質的同時,不斷突破自我,開拓更廣闊的國際視野。這份肯定將激勵我繼續前行。

黃悅明:作為運動員黃澤林的父親,16年來從陪練司機到心理導師,深知職業運動員父母的不易。面對輸贏、學業與訓練的平衡難題,引導孩子從失敗中尋找方法,在有限時間裏高效學習。這段經歷印證:運動員成長需要家庭全力支持,而堅持學業更能為人生拓展可能。期盼社會給予運動員及其家庭更多支持。

葉姵延:作為退役僅一年的年輕運動員,仍在適應社會並探索多元發展。從前輩身上學到溝通的感染力,通過教球和協助家族玻璃工程等嘗試,我深信只要保持運動員勇於突破的精神,正如當年獨創羽球雙腳起跳打法般,持續學習、不畏挑戰,定能在不同領域實現可能,以行動證明「沒有不可能」。

陳念慈:回顧早年運動員生涯,資源匱乏卻堅持訓練,幸得師長支持並重視學習。如今運動員擁有更多發展機會與支持,而他們憑藉在賽場培養的毅力與適應力,在轉型過程中展現出獨特優勢。相信他們定能把握機遇,在不同領域續創佳績,為香港體壇增添光彩。

陳浩源:運動員在轉型過程中常面對各種標籤,既被讚譽堅毅,也常被低估能力,困於刻板框架。我以自身經歷為例,透過超過300場分享,突破演講挑戰,證明運動員同樣能言善道。期盼我們持續秉持運動員精神,勇敢突破界限,打破更多框架。



圖片來源:新城廣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