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樂團將於10月4日及5日假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隆重舉行《弦動江南—徐慧胡琴獨奏音樂會》,由著名胡琴演奏家徐慧擔綱獨奏,以一連兩場音樂會向觀眾展示胡琴跨越百年的藝術風貌。音樂會將演奏多首江南經典及現代作品,並採用由香港中樂團研發的「環保胡琴」,為中樂注入創新元素。

胡琴:中樂的靈魂之聲
胡琴,作為中國傳統弓弦樂器的代表,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音色細膩、情感豐富,能深刻表達悲喜哀樂,常被譽為「最能打動人心的中樂器」。胡琴家族包括二胡、京胡、中胡、高胡等,廣泛應用於民樂、戲曲及現代創作中。其獨特的演奏方式——以弓摩擦兩弦之間,令音色更具感染力。
家鄉就在無錫的徐慧,今次精心挑選了8首來自古今中外、不同時代的優秀作品,並以4種不同類型的胡琴去演奏,藉此展示胡琴這件百年樂器的穿透力,當中好幾首曲目都是江南樂曲,加上擔任音樂會指揮的香港中樂團客席常任指揮孫鵬,也是無錫民族樂團的音樂總監,因此,她以四種胡琴——二胡、低音二胡、京胡及板胡——演奏這八首作品,盡能勾勒出胡琴百年來的藝術演變。

亮點——八首名曲 四種胡琴
《弦動江南》音樂會曲目精選自中國近現代多位代表性作曲家之作,包括劉天華的《病中吟》、華彥鈞(阿炳)的《二泉映月》、劉文金的《如來夢之三 火 ─ 彩衣姑娘》、趙季平的《心香》、王丹紅的《絢彩江南》與《趕腳的人》,以及美國作曲家宮愛思(Alexis Alrich)為胡琴量身創作的《長恨歌》。此外,還有京劇《智取威虎山》選段《氣衝霄漢》,展現胡琴在戲曲中的磅礴氣勢。
今次音樂會同時展出香港中樂團研發的「環保胡琴系列」,包括二胡、低音二胡及京胡。此系列以PET聚脂纖維膜取代傳統蟒蛇皮,不但符合環保理念,更能抵抗濕度與溫度變化,保持穩定音色。其震動頻率為傳統胡琴數倍,音量與音色更為均衡,為演奏者提供更佳表現空間。

徐慧——胡琴人生的傳承者
徐慧自幼習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二胡板胡雙主科研究生課程,2006年加入香港中樂團,至今已服務19年。她形容此次音樂會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場演出」,不僅因為曲目與故鄉情感緊扣,更因能與香港中樂團多位優秀演奏家合作,意義非凡。
作為母親,她亦將中樂薪火相傳。兩名子女在耳濡目染下愛上二胡,長子更奪得校際比賽冠軍。徐慧笑言:「懷孕時他們就在我肚子裡聽中樂,或許因此與中樂有天生的連結。」她鼓勵孩子自主學習,並強調:「音樂之路艱辛,必須付出120分努力,才能成就一點點。
中樂在港——蓬勃發展的希望
徐慧樂見中樂在香港逐漸受到重視。她指出,近年本地中、小學中樂團數量激增,音樂會頻繁舉辦,讓更多學生與家長接觸中樂。「香港中樂團每年都帶來精彩演出,有助提升大眾對中樂的喜愛,也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其中。」
她深信,中樂不僅是文化的載體,更對青少年成長有正面影響。「藝術無止境,是我老師送給我的一句話。作為藝術工作者,我們一生都在追求更高的境界。」
音樂會詳情:
演出:徐慧(胡琴獨奏)、孫鵬(指揮)、香港中樂團
日期:2025年10月4日(星期六)及10月5日(星期日)
時間:晚上8時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弦動江南—徐慧胡琴獨奏音樂會》不僅是一場音樂盛宴,更是一趟穿越時空的文化旅程。透過胡琴的弦音,觀眾將感受到江南的柔情、歷史的厚重,以及中樂的無窮魅力。